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安徽省 >>

安徽省亳州市2019年高三质量语文检测卷

  
安徽省亳州市2019年高三质量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关系。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仍然以古建筑为例,“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安徽省芜湖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宣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临泉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安徽省淮北·宿州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肥东县2019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11月“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9年上学期高三11月份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两校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卷
  安徽省两校2019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2019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卷
  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淮部分校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皖中地区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8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8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安徽省皖江名校2018届高三最后模拟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8届高三冲刺高考最后1卷
  安徽省六安市2018年高三5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