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回延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教材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部编版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大力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学习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牺牲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贺敬之在诗中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从中,我们还可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B.学习本诗运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C.学习现代诗的朗诵技巧,学会节奏、重音的确定,能有感情地诵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延安、热爱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革命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2、让学生了解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延安、热爱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革命的真挚感情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由于这是一首距离学生所处年代较远的诗歌,所采用的形式又不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因此课上我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去深入感知诗歌内容与形式。学生在探究“延安精神”活动中,我对延安的革命历史及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也一并做了详细介绍,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感悟“延安精神”。
2、能力分析
据我班学生的诵读水平,我侧重指导学生如何读诗,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赏析诗歌,从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学习方式与风格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我会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学习诗歌的基础和重点都在于朗读。基于这一点,我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情感
    2.自主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延伸拓展法。课外搜集关于写延安的诗文,读一读,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教学手段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计划用时2课时,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用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入题,让学生体会陕北民歌“信天游”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大胆泼辣、直接抒情等特点,以导入《回延安》的讲授。
学习活动一听读
学生认真听范读,注意诗人的感情、节奏和重音的处理。
讨论:1.哪些字词要读重音,为什么?
2、明确全诗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第一部分(回延安):跳荡、激烈。第二部分(忆延安):深厚。第三部分(话延安):真挚、亲切。
第四部分(看延安):热情、明快。第五部分(祝延安):激越、昂扬。
学习活动二:演读
四人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训练(读、听、评),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多人搭配朗读、一唱一和、边读边演等等)
要求: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并把握好诗歌节奏和情感。
讨论:1、给每部分取个三字小标题;
      2、全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1.练习册的基础题
2.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抽背课文,听写生字词
学习活动三:品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爱或令你动情的诗句,痛快地读出来,请用“我喜欢……,因为……”“……好,好在……”的句式进行品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示:可从修辞、描写方法、地方特色、情感抒发等方面考虑)
示范:1、我喜欢“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因为这句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羊羔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表达诗人对延安感激、热爱之情。
     2、“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好,好在一“抓”一“贴”这两个动作,夸张地表现诗人重见延安时的激动、喜悦心情
学习活动四:拓读
为了使革命传统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我让学生课前访问祖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并要求学生自行搜集并阅读关于延安的诗文,在课上探究、感悟延安精神。
教师适当指导、点拨,提供、补充相关背景和阅读材料。
教师准备:(1)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强调作者与延安关系。(2)阅读材料: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萧《记一辆纺车》等。(吴伯萧的散文,要提醒学生好好看一下,并与后面《灯笼》相比较。)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1、 练习册上的阅读题
2、 本课诗人用比兴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与延安密不可分、血肉相连的关系。请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运用比兴手法写一个片段。(50~100)
 
附:板书设计:
回延安            -澎湃激情          兴奋 
忆延安             养育深恩          感激 
话延安             亲人心声          喜悦 
看延安             崭新面貌          赞颂 
颂延安             伟大贡献          热爱 
五、教学反思:
     我非常重视诗歌的朗读。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像用快板、方言、边读边演等方式都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自己组织配合好的,这节课上得还是挺成功的,简直是学生组织的一场热闹朗诵会。在品析诗歌活动中,有不少学生的诗句赏析非常精彩,博得了师生的赞赏。
    我再一次深刻地领悟到,给学生一个多大的舞台,他就会发挥出多大的潜能。
不足之处是:某些学生课后积累拓展六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所以我应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
 
 
 

    
相关资料

  《回延安》知识点及课后题探究
  《回延安》表格式教案7
  《回延安》ppt课件(28页)2
  《回延安》pptx课件(20页)2
  《回延安》练习题
  《回延安》ppt课件(18页)
  《回延安》ppt课件(15页)
  《回延安》ppt课件(28页)第二课时
  《回延安》ppt课件(29页)第一课时
  《回延安》课堂实录
  《回延安》理解性默写
  《回延安》ppt课件(52页)
  《回延安》ppt课件(50页)
  《回延安》ppt课件(28页)
  《回延安》pptx课件(20页)
  《回延安》视频朗读
  贺敬之《回延安》音频朗诵
  《回延安》思维导图
  《回延安》知识点汇编
  《回延安》ppt课件(2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回延安》ppt课件(29页)
  《回延安》作业练习(2课时)
  《回延安》ppt课件(17页)
  《回延安》ppt课件(15页)
  《回延安》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回延安》ppt课件(2课时)
  《回延安》ppt课件(30页)
  《回延安》导学案6(2课时)
  《回延安》ppt课件(43页)
  《回延安》综合练习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