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领城愈加繁荣,一批文化题材的纪录片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回应新时代的挑战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何文化题材纪录片收获点赞无教,被寄予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除了内容精良、画面优美等因素外,把传统素材引入生活场景,把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同样是重 要原因。要看到,文化从来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文化題材纪录片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就是是否解决好如何创造性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美学价值、人生价值和历史资源的问题。
例如,系列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采取了全新视角,从冰冷的文物中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营造出了“纪录片劍作——博物馆推广——观众游客参与”的文化领域深入融合的态势。而《我在故宫修文物》,则关注传承传统技艺的故宫文物修复工匠,通过贴近生活式的拍摄手法,成功地呈现出他们身上兹含的工匠精神和生活态度。
可以说,纪录片是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所借用的主要媒介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制作机构都加大了对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投入,持续推出大量优秀纪录片作品。但也要看到,仍然有相当部分作品观念陈旧、形态落后,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还处于“开中药铺”的简单罗列阶段,有些甚至为了获得项目资助和轰动效应,不惜编造和篡改,带来了传统文化的失真与失质等问题。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