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宁夏 >>

宁夏银川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宁夏吴忠市2019届高三第一轮联考语文试题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9年宁夏银川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宁夏石嘴山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石嘴山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青铜峡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8年全国卷(II)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宁夏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市2018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宁夏2018届高三月考(期末)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201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7年新课标II卷高考优秀、满分作文(6篇)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II)
  2017年宁夏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6年宁夏高考满分作文:语文与国家
  2016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宁夏银川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