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清明》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清明》,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四年级的学生学了一定的古诗词,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需要积极诱导,通过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同时要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最终化解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丰富的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描绘的是中国哪些传日吗?(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对于了解传统几日的热情,从而引出清明节?)
  2、播放微课视频,导入古诗《清明》,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3、介绍“清明”
   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季。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
  4、作者简介
   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杜甫并提,称为“小李杜”。
  5、读诗
  (1)依照课本,自学古诗
   “老师待会儿要提问哦,认真看,可以读出声音来的”?
  (2)找同学,读古诗——“好,读的非常好!”
   “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
   “好,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
  6、解释具体字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
  A、“雨纷纷”——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图画上显示的)
   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雨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B、“欲断魂”——欲、将要;断魂:形容心里十分的哀伤、痛苦。
  C、借问:请问
  D、“牧童”——放牛的小孩儿;“遥指”——指向远方;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地方?
  7、简述诗意:(注意看背景图)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请问哪里有喝酒的地方?
   放牛的小孩用手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地方。(欣赏图片)
   “诗中哪一句,没有在图画中表现出来?”——“路上行人欲断魂”
  8、思考: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可诗人为什么“欲断魂”可能由哪些原因?诗人又是怎样消除忧伤之情?大家分组来讨论一下:
     借酒浇愁
  A、思念亲人,怀念故友
  B、郊游无人陪伴
  C、踏青却没有找到春天的痕迹
  8、分组合作,探究、小结。
  (1)请学生朗读并尝试背诵古诗。
  (2)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话叙述诗意。
  (3)体会作者心情。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