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与诗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的本质。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史书叙事的经典笔法。
《左传》一书既有史学的属性又有文学的特质,它将比喻、排比、顶真、对偶等修辞方法和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其书写结果营造出的诗意,成为《左传》“诗笔”的一大特征。
合理运用修辞是古典诗歌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如对偶的修辞手法。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骈文和律诗最讲究对偶。同样,在《左传》的叙事中,对偶之法也运用得相当广泛。林纾先生总结晋楚“鄢陵之战”时曾说:“以大势论之,实得一偶字法。何云偶?每举一事,必有对也。”
(《左传撷华》)不仅是描述战争用对偶,前后参看,《左传》全用偶法。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相争君位,对以宋宣公将君位传于宋穆公;晋国强盛,便生出楚国与之抗衡;楚国势大,便有吴国伺机在侧……《左传》全书小到一篇文字,大至全书叙事,这种两两相对的叙事方法的运用比比皆是。善用此法,使文字实为散句之形而有骈文之约。将对偶之法贯通到整个《左传》叙事中,当属《左传》文本“诗笔”运用之最。
诗家在吟咏之间,要求作品中有点睛之笔,以一字为工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这个字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左传》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具有“诗眼”的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