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 >>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
(1)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2分)
(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4分)
 
12.(1)参考答案:
宰予在白天睡觉   白天黑夜都不停止
(2)答案要点: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利用时间,不断学习,增加个体生命质量;时间飞逝,时不我待;利用时间,事业有成。
 
 
2021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
(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_。(2分)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11.(6分)(1)(2分)参考答案:忧虑
(2)(4分)参考答案:原则: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就不再劝说。
看法:略
【评分参考】原则2分,看法2分。
 
2021北京朝阳高三二模语文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12.请解释两则章句中的“和”的含义,再谈谈你对“和”的认识。(6分)
12.(6分)答案示例:
“和”:和谐,调和(1分)。①“和”与“礼”相互作用:在强调礼治的基础上,要注意用“和”来调节;在强调“和谐”的时候,要注意用“礼治”来约束。(3分)
②既要保持“和谐”,也要坚持独立。(2分)
 
2021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 align=right>(《论语·子张》)
注释:①言游,即子游。②意思是,君子之道,哪一样应该先传,哪一样应该后传。
12.对于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子游与子夏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联系现实,谈谈你更认同谁的观点。
 
12.(6 分)参考答案:
(4 分)第一问:
子游观点:洒扫应对进退是小事,学习这些是舍本逐末。
子夏观点:洒扫应对进退等小事应该学习,道在其中。
【评分说明】“子游”与“子夏”观点各 2 分。
(2 分)第二问:略。
 
2021北京丰台高三二模语文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align=right>(《子路》)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 align=right>(《子路》)
(1)请解释“斗筲之人”与“兄弟怡怡”。(2分)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心目中“士”必备的品格。(4分)
12. (6分)
(1)①器识狭小的人 ②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评分标准]共2分。一句1分;意思对即可。
(2)①有羞耻心②有外交才能③以孝悌 见称④讲诚信⑤朋 友间能相互批评
[评分标准]共4分。回答一-点得 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021北京昌平高三二模语文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
(1)请解释“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2分)
(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与曾子思想的相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4分)
12.(1)(2分)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的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
(2)(4分)相同点:都主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启示略。
【评分标准】语句解释2分;相同点2分;启示2分。
 
 
2021北京通州高三二模语文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故,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请解释“见贤思齐”与“见得思义”。(2分)
(2)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条简述“思”对于提升个人修养的意义。(4分
12.(6分)答案要点:
(1)见贤思齐:见到有德行的人想向他看齐。见得思义:遇到得利的事要考虑是否符合正义。(2分)
(2)意义:树立人生榜样,约束言行举止,提升思想境界。(4分)(1点1分,语言表达1分。)
 
2021北京房山高三二模语文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②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④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⑴人们对“君子无所争”的“争”字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争夺”的意思,有人认为是“以力相争”的意思。请分别以“争”的这两种不同解释为前提,翻译划线句子: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2分)
⑵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是怎样的。(4分)
 
12.(1)【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第一种翻译:君子没有什么可争夺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赛射箭吧!(1分)  第二种翻译:君子不以力相争,如果一定要以相力争的话,那么礼射之时可以!(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2)【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是:为人宽怀礼让,不与人争夺(或:不以力与人相争);(1分)追求道义,不在意物质生活;(1分)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识人、断言;(1分)能够做到乐知天命。(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相关资料

  《论语·阳货》《论语·八佾》《论语·述而》材料对比练习(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2022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魏策三·秦将伐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文言文实词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简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常用150个实词简表
  江阊《十君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傅良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和固定结构
  288个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按词性分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高中文言文兼词总结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专练
  高考文言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高考例题)
  新高考古文翻译解析与特练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