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湖北省京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京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1946年温泉屯(小说中叫“暖水屯”)第一次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小说不仅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它还是一本镌刻在普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和大地上的作品。丁玲在投身革命、投身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心融入的热情。这种热情也是丁玲作为一个革命者和文学家的魅力所在。丁玲在参加土改工作队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与人“聊天”。她练就了一套“与什么人都能聊到一块儿去”的本事。据与其共同参与土改工作队的丈夫陈明回忆,在丁玲领导和参与宋村土改时,她“工作做得很深入,走张家,进李家,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对那些被认为落后的群众,总是她去做工作……分浮财时,她比那些当地的干部还要熟悉当地的情况,谁家有几口人,有多少地,谁家有多少房子,质量怎么样,她都一清二楚,能做到公平合理,所以她在宋村的人缘非常好”。在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前,丁玲与冯雪峰通信,讨论了“平静”和“热情”的问题。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沉着、坚毅而又深广明快地”投入土改工作和文学创作中去的。“热情”是驱动丁玲穿透不同年龄、经历和背景,和众人达成共情的基本动力。正是以她和不同人物的对话、理解和共情为基础,一个个鲜活人物贯穿起来的人物画廊和作家对每个人物命运的关注,构成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要特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结束在中秋节。书中,工作队离开暖水屯,渡过桑干河,进入县城,“一轮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