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我看》教学设计5

我 看
 
【学习目标】
1.     1.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     2.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方法。
3.     3.  引导学生放慢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1.     1.  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     2.  从理解意象和象征意义的角度鉴赏本课的诗歌。
 
【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有许多以春天味题材的作品,同学们知道哪些?(自由回答)通过大家说的那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春天往往带给我们生机勃发之感。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位诗人写的春天。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探险队》《旗》《冬》《穆旦诗选》等,译作《欧根·奥涅金》《唐璜》《普希金抒情诗集》等。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全诗分为五节,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第一节写风,傍晚的春风,揉过丰润的草地,“揉”用的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青草低首又低首,这是春风与青草的互动。诗人把常见的风景写得十分生动,饱含情感。最后一句写了从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的大地。第二节是写天空,晚霞与鸟的呼应。“吸入”是关键词。应该是被吸进去。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而说“沉醉了”大地。真是高明的表达。看,仅仅是在看吗?不。真正的诗人不会只用眼睛。还会用触觉嗅觉,调动全部感官。当他写风的时候自己已经化身为风,抚摸起伏的青草。他也是鸟,在天空静止,溶入。他也是云,让大地沉醉的流云。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最后一节。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二)问题探究
1.前四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
2.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这首诗最后一节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生机而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充满兴奋和惊喜之情,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中国传统诗歌喜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穆旦的诗歌也继承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然后才是“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撒向我的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诗中的青草、飞鸟是比兴,青草被春风吹过后,纷纷低头摇曳,而其实远处只要有水的地方因为温暖的春风的到来也势必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潮,多么祥和安宁的图景!“我”与它们“合流”正是情景交融的具体体现。
【课堂小结】
在中国文学史上,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人生的火炬。《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作,其中充沛着激情与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春天的傍晚,在瑰丽的大自然面前,诗人澎湃着青春的激情。
【课后作业】
做相关的练习。
 

    
相关资料

  穆旦《我看》思维导图(3张)
  《我看》教学反思
  《我看》预习学案
  《我看》知识点梳理
  《我看》测试练习2
  《我看》知识点
  《我看》教案4
  《我看》诗歌仿写作文(3篇)
  《我看》ppt课件(32页)
  穆旦《我看》pptx课件(27页)2
  《我看》教案3
  《我看》同步练习
  《我看》测试练习题
  《我看》学案3
  《我看》练习题
  《我看》字词总结
  《我看》导学案2
  穆旦《我看》pptx课件(17页)
  《我看》学案
  《我看》教学设计(2篇)
  穆旦《我看》pptx课件(30页)
  穆旦《我看》ppt课件(25页)
  《我看》mp3音频朗读
  穆旦《我看》ppt课件(33页)
  《我看》教案1
  穆旦《我看》ppt课件1
  穆旦《我看》原文阅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