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期末试卷 >>

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高 一 语  文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诗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许多诗论家将感兴论确定为诗歌创作理论的出发点,并且赋予了愈加丰富愈加深刻的审美内涵。感兴论并非一般的文学创作论,而是揭示了诗歌与其他文体相区别的特殊创作规律,并且特指臻于化境的诗歌佳作从创作动因的产生到艺术表现的审美创造过程。感兴固然包含着灵感这种审美创造过程中主体所感受到的“高峰体验”,但这绝非感兴的全部含义。具体而言,感兴就是“感于物而兴”,指创作主体在客观环境的偶然触发下,在心灵中诞育了艺术境界(如诗中的意境)的心理状态与审美创造方式。感兴是以主体和客体的瞬间融化也即心物交融作为前提,以偶然性、随机性为基本特征的。触遇在感兴过程中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分析“触”“遇”作为审美感兴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的内涵及意义,可以使感兴论研究进一步得到深化,也使它的美学理论价值得到更为清晰的呈现。 
感兴的基本内涵可以用“感于物而兴”来展开表述。如果将感兴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范畴来进行建构的话,诗学中的“感物”说是应该包含在“感兴”之中的。“感物”与“感兴”只是一体,不可分为二端。“感物”是兴的起因和过程,“兴”是感物的效果和归结。“感兴”是诗论中对于诗歌创作发生动因最为根本的说明。“兴”的结果或产物是什么?是诗人进入创作状态的审美情感。而“兴”的媒质是什么?是进入诗人视野的外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比兴》篇中为“兴”所作的界定是:“兴者,起也。”起什么呢?起情,即是唤起诗人的情感。而“起情”动因又是什么?即是“触物”。“触物以起情”正是感兴最为基本的而又是最全面的内涵所在。中国诗学中大量出现的“触”、“遇”等辞语,是中国诗学中感兴论作为诗歌创作理论的最核心的范畴的证明,同时,也说明了感兴论在诗学发展中不断丰富深化的轨迹。 
“触”与“遇”并非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意义颇为相近的辞语。因其在感兴诗论中经常同位使用,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茂名高州市2022年第一学期高一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2022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2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长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岳阳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倦
  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