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文言文阅读 >>

《蒹葭》《风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阅读(共6分)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风 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  ②夷:同“怡”,喜悦。  ③胶胶:鸡叫声。④瘳 (chōu) :病愈。
13.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蒹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
 
B.《蒹葭》诗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主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
C.《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
D.《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
14.《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3.B (2分)
14.(4分)(结合内容2分,分析效果2分)
答案示例:
《蒹葭》每章以蒹葭、白露起兴(或直接引用“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起兴)(1分),渲染出寂寥凄冷的氛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1分)(答出“渲染……氛围”或者“烘托……心情”均可)
《风雨》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或者直接引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等起兴)(1分),渲染了凄风苦雨、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女主人公没见到心爱之人时愁苦凄凉的心情。(1分)(答出“渲染……氛围”或者“烘托……心情”均可)


    
相关资料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
  《蒹葭》情景式默写
  《蒹葭》理解性默写
  《蒹葭》同步练习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课件(44页)
  《蒹葭》拼音版
  《蒹葭》思维导图(4张)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表格式教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x课件(22页)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题2
  《蒹葭》ppt课件(14页)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
  《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八)
  《蒹葭》公开课ppt课件(18页)
  《诗经》之《桃夭》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x课件(38页)
  《诗经·秦风·蒹葭》理解性默写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课件(36页)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诗经》复习ppt课件
  《蒹葭》ppt课件(23页)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题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
  《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七)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教案3
  《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教案3
  《蒹葭》拼音版(含译文)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课件(27页)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