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2

训练重点: 

  了解新闻的特点  复习记叙六要素 

  理清文章层次   训练默读  

  体会准确、简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步骤:     

          一课时 

1、导入 

  用最近报纸引入(看新闻版) 

2、简介“新闻” 

  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今天讲此种) 

  新闻(消息)的特点: 

   ⑴ 用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合理”也不行) 

   ⑵ 及时(时间性强) 

   ⑶ 简明扼要 

  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3、整体感知课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⑴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荻dŠ  锐不可当dng  溃kuŒ退  要塞s„i 

  歼jin灭  业已    不含   

 ⑵ 简介背景资料 

 ⑶ 快速默读课文,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消息结构为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 

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前)引标:交待背景,点明中心。(中)主标。(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 

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具体展开事实,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消息的躯干)(更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⑷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   

  电头( ):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附】: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 

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导语:①句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 

     ②句在地点上作补充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本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豪情。 



【思考】: 

  为什么导语部分不交待时间? 

  因为在《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4月22日2时电)已作了介绍,本文是报道渡江战役的第二篇,时间仅隔20小时,读者关心的是战役的进展,故时间交待从略。 

  主体:分别写中(30万)、西(35万)、东(35万)三路大军渡江盛况,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⑸ 再读课文,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二课时 

1、问题探究 

【讨论】: 

⑴ 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体会本文材料组织得严谨而自然,条理分明的特点 

分三层,分别写三路大军。 

  有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有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西——东路。 

  有内容上的衔接:(见文中标“——”语句) 

⑵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结构顺序的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特点决定的。本文作者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B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而东路之抵抗较顽强,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中路(其渡江战况只用了写时间、地点、神速的一句话)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⑶ 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 

⑷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 

  敌军广大官兵厌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 则要详议几笔:B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 

  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也以现在的写法为佳。 

  东路军由于所遇敌情与中、西路不同,而且上一篇也没报道,因此较为详尽。 

⑸ 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准确、简明、富于感情色彩 

  例:“不含”、“较为”、“很”、 

    能用单音节词便不用双音节词 

  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课堂练习 

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当堂讲评) 

如:我校田径运动场重修,今年九月可交付使用 

要求:①标题醒目、恰当      ②内容绝对真实   

    ③导语有概括性、准确性   ④语言简洁 

    
相关资料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8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35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7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48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6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表格式导学案4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x课件(16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44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2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1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x课件(33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35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47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及课件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8页)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7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拼音及解释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5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4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x课件(44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38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10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1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x课件(31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33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14页)2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3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55页)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