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生命之舟》教案2

《生命之舟》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于救群众的牺牲精神。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电视新闻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内涵。

3、了解1998年历史背景。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 水,也是妖魔猛兽,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痛苦和灾难。大家还记得 1998年的那下场大水吗?,肆虐的暴雨,横扫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浩浩荡荡的江水,每天都在不断地制造大大小小的险情。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让我们随着记者梁家新等乘着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鱼 州,看看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吧。

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二、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1、  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新闻,它和报纸上的新闻、广播新闻有什么不同?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学生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释疑:

第一题: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师:对,电视新闻是声画合一,而报纸、广播新闻只能看或者听。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题: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三、 分析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四位同学朗读,一学生读导语部分,一学生读同期声,一学生读主体部分,一学生读结语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二)、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包括哪几部分?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个段落?(3-9段),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 ,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 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已靠近。 

6、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用其作用。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       绕过           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    冲去     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3)抗争      靠拢     肆虐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步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简析:A、语言特点: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

7、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两个多月里,我们流了太多的泪——不是因为受了太多的苦,而是因为承受了人间太多的爱,经历了世上太多的感动。当千万双泡白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千万张晒黑的脸挂满欢喜的泪珠,灾难而激情的98,令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 

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 

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相关资料

  《生命之舟》教案6
  《生命之舟》导学案
  《生命之舟》练习题
  《生命之舟》教学设计5
  《生命之舟》ppt课件(22页)
  《生命之舟》ppt课件(11页)
  《生命之舟》问题学案及答案
  《生命之舟》ppt课件(10页)
  《生命之舟》说课稿
  《生命之舟》复习资料
  《生命之舟》ppt课件6
  《生命之舟》ppt课件5
  《生命之舟》教学实录片断
  《生命之舟》学案
  《生命之舟》教学反思
  梁家新《生命之舟》原文阅读
  《生命之舟》备课资料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生命之舟》教案及练习
  语文版《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生命之舟》教案及练习
  《生命之舟》ppt课件4
  《生命之舟》同步练习(2)
  语文版《生命之舟》ppt课件3
  语文版《生命之舟》教案4
  《生命之舟》综合素养提升练习(无答案)
  《生命之舟》同步练习1
  《生命之舟》教案3
  《生命之舟》ppt课件2
  《生命之舟》ppt课件1
  语文版《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生命之舟》教案及练习
  《生命之舟》课堂教学实录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