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泪珠与珍珠》公开课教案4

《泪珠与珍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设想:
从整理分析“文学的泪——现实的泪——宗教的泪”入手,进而探讨“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学。

四、教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初读、精读探究、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
①本学期学过的作品中的眼泪,都是什么样的眼泪。
《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②眼泪和珍珠会有什么关系?
③《橘子红了》,唯美、细腻,内敛的张力。耀华(寇世勋):当爱情叛逆了礼教,为了维护封建家族的尊严,受伤的永远是爱情。大太太(归亚蕾):青春已逝,她为自己寻找到一个替身,希望延续那段遥远的爱情。耀辉(黄磊):爱上了自己的三嫂,面对家族的名誉,死去的只能是爱情。秀禾(周迅):在一个身不由己的年代,面对爱情,谁能够真正得到。
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人”的悲剧。
2、初读。
①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了哪些眼泪。
文学的泪:《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
现实的泪:探亲的泪、欲哭无泪、母亲的泪;
宗教的泪:观音悲泪、信徒的泪。
②白居易的诗为什么比不上杜甫的?
写实、深刻沉痛;白写的是为自己流的眼泪,而杜甫是写为大众流的泪。
③“枯眼见骨”的“枯”如何理解?
可以启发学生想像,“枯”相对于“丰腴”而言,让人联想到深凹的眼眶,秋天的落叶……一切接近于终点的事物,一种遍尝人生的况味的沧桑。这样一来,关于老年人生理原因无泪的一段,理解上就水到渠成了,遍尝了人生的艰辛,小小的痛已经不能激起情感漩波了,真正能使人“老泪纵横”的,那是怎样的伤痛呢!
“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为什么把孩子比作沙子,也当引发学生感悟。
④对于这些眼泪,作者情感如何。
文学的泪: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是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现实的泪: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宗教的泪: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使人流下感激的泪。 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
3、精读探究。
①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
这些眼泪的顺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它们可以分为几大类:文学——现实——宗教。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②能不能改换题目,把《泪珠与珍珠》改成《泪珠》?泪珠和珍珠之间有什么关联?是不是所有的泪珠都是珍珠呢?为什么?
明确:课文P60页有阿拉伯诗人的故事:(略)……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饱经忧患与珍珠的形成类似也可以用琦君的话来回答:“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更晶莹圆润的。” 
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珍珠,珍珠为什么又是泪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他就有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我们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泪珠。
无论文学作品中的眼泪、还是现实生活中、宗教的泪水,它们都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是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
③如果说这些眼泪就是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明确: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再次谈及,贯穿全文,说明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与开头相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感恩这个世界。
4、小结全文。
①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1)小中见大的抒情手法。在课文中,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2)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了表达效果。(3)文章题目中有“珍珠”,而文中很少提及,作者只是从种种不同“类型”的泪水,来演绎“珍珠”的内涵。文章写得含蓄蕴藉。
②眼泪即情感的结晶,眼泪是高尚的表现。因真情与磨难而流的眼泪,固然有着自身的美丽,以温存的心,体味大众之真情,大众之苦难,甚至情及万物苍生,美丽中定还闪耀着万道光芒,如黑暗中的一盏心灯,温暖着我们的灵魂。
今天,我们品味的是眼泪,明天我们也可以品味微笑,品味叹息。那一个微笑,那一声叹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都能唤起我们对人生的感悟,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珍珠。
5、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材料】
1、“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红丝线是穿珍珠的,但是即使颜色再好,如何去穿自己的泪珠;火炉是给人温暖的,但是即使再炎热,如何将我如雪的双鬓烤化?
2、“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使眼枯”、“泪纵横”本来似乎可以再作淋漓尽致的刻画,但杜甫却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眼睛发枯,收起奔涌的热泪吧。”然后再用“天地终无情”来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终无情”在后一笔煞住,仿佛要人把眼泪全部吞进肚里。这种悲愤也就显得更深、更难控制,“天地”也就显得更加“无情”。“天地终无情”,已经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3、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人住,我方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炉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4、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此诗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于1962年1月24日作,64逝世后,由于他生前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的遗言,台湾许多民众团体发起募捐为其塑像。雕塑家陈一凡为于右任铜像进行了设计和雕塑,雕像置于海拔高度为3997米的玉山主峰,遥望大陆。
5、1949年一个风雨之夜,青年琦君从大陆急匆匆地漂泊到举目无亲的台湾海岛。在一片茫然的精神海洋上,琦君像一叶孤舟,无所依靠。在孤独无助的境况中,琦君想起了在大陆往逝的岁月,想起了离别人世的亲人。怀着对亡故的哥哥的思念,她挥泪写下了散文《金盒子》,发表在台湾《中央日报》的副刊上。这一篇散文,以清丽的文字,讲述她与哥哥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和无尽的哀思。也就是这篇寄情怀愁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台湾的广大读者,特别是从大陆漂泊到台湾的读者的共鸣,激发了他们对远离台湾的亲人和离别人世的亲人的深深怀念。其中有一位来自四川丰都古城的青年学子李唐基,在他的心灵中,更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位早期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的学子,1946年因工作需要来到台湾,由于战乱,孤居台湾,不能与大陆的亲人相聚团圆。琦君的《金盒子》一文,触动他骨肉分离的无比痛苦,使他更加想念远在大陆的两位小弟弟。李唐基将《金盒子》小心翼翼地剪下,粘贴起来。一次偶然的机缘,李唐基经一位在台北工作的朋友介绍,认识了名叫潘希真的女作家,经互相了解,才知道眼前的这位潘小姐就是写《金盒子》的作者琦君。
1949年离开大陆到了台湾的游子,乡愁成了这一代人心灵中无奈的惆怅情怀。李唐基回到基隆再次重读那篇《金盒子》,格外感动。由此而对琦君生了无限倾慕之情。于是他写信给琦君,谈自己对《金盒子》文章的读后感,并在信中引用唐人杜甫《月夜忆舍弟》的诗句:“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向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乡愁,也是李唐基和琦君共同的乡愁。此后,两人鱼雁往来,以杜甫的诗作为姻缘的媒人,他们于1950年组成了充满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幸福家庭。
6、《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作品。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相关资料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15页)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
  《泪珠与珍珠》说课稿2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14
  《泪珠与珍珠》教学反思
  琦君《泪珠与珍珠》课文阅读
  《泪珠与珍珠》阅读练习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13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12
  《泪珠与珍珠》教案9
  《泪珠与珍珠》教案8
  《泪珠与珍珠》教案7
  《泪珠与珍珠》教案6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11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10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9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8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7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6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5
  《泪珠与珍珠》教案5
  琦君《泪珠与珍珠》mp3音频课文朗读
  《泪珠与珍珠》同步练习
  《泪珠与珍珠》学习要点及知识能力检测
  情与理之珍珠三境——《泪珠与珍珠》解读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课堂教学实录
  《泪珠与珍珠》ppt课件4
  《泪珠与珍珠》说课稿
  《泪珠与珍珠》教案3
  《泪珠与珍珠》教案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