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练习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练习·第一单元

(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                       的爱国情感。
2. “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的感情基调。
(二)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       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找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                              ,并作赏析:
                                                                            
                                                                            
2. 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三)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3. 为什么说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写出这首诗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其作用。
                                                                              
                                                                               
2. 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五)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 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从中预感到了什么?
                                                                              
2.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试作分析。
                                                                              
                                                                              
                                                                              
(六)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 结合诗的内容,分析第四句的作用,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人说,边塞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结合《从军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 王昌龄《从军行》写得好,《出塞》诗也很出名,请写出《出塞》(其一)。
                                                                              
(七)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1. 分别说出诗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并指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1.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2.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二)1.睡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升起圆圆的明月,“我”与远方的亲人同时看它升起。诗人将所念之人托出,两者紧密结合,道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这首诗对于大家一定也不会陌生,我们从“推敲”的典故中就应知道。
1.B(A项就标题设项,考查对“幽居”的理解;B项考查“少邻并”三字的意思;C项考查对“推敲”这一典故的了解;D项考查“幽期”“不负言”,都属于语句的理解层次。应选项为,B项的关键字是“少”,应该读“shǎo”,而不是“shào”。意思是“不多”,解说成“自小”是不对的。)
2.C(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应选项为C。第一联是描写李凝幽居住的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无人家居住,突出写了“幽”字,暗示了李凝隐者的身份,因而正确,这一句是从语言的运用上说。B项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是作者抓住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刻画环境之“幽静”,的确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句是从表达技巧上说。C项是从表达方式上说,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是正确的。但首联是描写幽居的环境,是写景而非抒情,尾联才点明了自己的志向,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因而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不正确的。D项具有综合性,涉及诗的内容、人物心情、语言运用及阅读效果,作者在诗中只抒写了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一小事,这幽雅的住处,悠闲自得的情趣,是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感情无跌宕,注重炼字,所以读来回味无穷,因而正确。)
3.尾联是抒情,点出全篇主旨。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简要分析出尾联的含义即可。)
(四)【评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诗人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移情手法写“月近人”,写出自然景物的移情之美,又运用以实衬虚的手法,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2.“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出自《诗经·君子于役》),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五)【韵译】: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1.从中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
2.参考: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六)1.第四句从第三者的客观描述转为第一人称的主观吐露。“独上”者的黄昏所思、海风中所感、笛声中所触的内心世界,便都有了明确的指向:久戍思乡。可见第四句是直接抒情的点睛之笔。/这首诗描写戍边将士的心理活动,传达出久戍盼归、思乡怀亲的真挚感情。
2.诗歌前三句借征人的所见、所感、所闻刻画其怀乡思亲的情感,最后一句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诗人运用曲笔,把征人思亲和思妇念远巧妙融合,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1.在这首诗中,诗人连用四个典故:
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汊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的典故。(注) 马援曾表示;“为保卫国家,甘愿马革裹尸而还”;班超也曾言;“为了国家的安定,大丈夫死而不惧,又何必生还关内呢?”
第三句运用了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使其全军覆没,只轮不归的典故,表现了唐军将士全歼来犯之敌的必胜信念。“只轮”应是借代战车,整句的意思是,不要乘着自己的战车归附胡人。海窟:本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西北塞外胡族的栖息地。
第四句运用了唐代著名将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薛仁贵在与九姓突厥在天山作战时,连发三箭,射杀三人,使得敌人下马降服。当时军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人汉关。”/抒写了唐军将士守卫边疆、以身许国、为国建功的豪情壮志。
2.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一句一典,有的正用,有的反说,处处紧扣边关战地,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诗中“惟愿”、“何须”、“莫遣”、“仍留”等关联词语,掷地有声,确切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使高昂的情致流注全诗。
 

    
相关资料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默写汇编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练习
  《兼爱》拓展练习
  《五石之瓠》练习题
  《老子》四章知识点梳理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兴贤》作业练习
  《鞭贾》作业练习
  《心术》作业练习
  《原毁》作业练习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作业练习
  《荔枝赋并序》作业练习
  《后赤壁赋》作业练习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作业练习
  《寄欧阳舍人书》作业练习
  《与微之书》作业练习
  《与尹师鲁第一书》作业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业练习
  《方山子传》作业练习
  《陆文学自传》作业练习
  《六一居士传》作业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作业练习
  《百丈山记》作业练习
  《道山亭记》作业练习
  《黄州快哉亭记》作业练习2
  2011学年粤教版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唐诗宋词元曲》单元月考)
  《唐诗宋词元散曲》唐诗部分提纲式梳理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13—15)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10-12)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7-9)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4-6)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1-3)
  唐诗之旅ppt课件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