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

《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

百和中学   谢治平

一、课文说明。
    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文章却用大量篇幅描绘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重在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忘却,原因有二:一是这里独具特色的竹林,二是这里闲适、安静的竹乡人的生活。
二、设计思路。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熟悉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前面部分的写景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描绘竹子的丰收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展现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也就是“难忘”的原因之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竹海,我们不能不对作者的描写角度,写景方法(又由于前面两篇文章对此问题都有所涉及)进行关注。这也是作者“难忘”竹海的原因之一。因此本课时着重解决这个知识点,属于一堂专题研究性的课。
三、设计原则。
    1、故意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阅读与写作指导并举。
    4、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5、课内外衔接,知识与能力并重。
说明:
    1、教学重点确定为“竹林”,并非否定“人家”。因为在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2、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竹乡、热爱竹乡人民以及改革开放给农村致富的主题反映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把它放在了第一课时。
四、设计流程。
    教学目标:学习写景的层次和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课型:研究性学习
教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准备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重点是前面三个自然段,尽量识记课文内容。
    2、开展“招聘导游”活动。
    (以“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竹海……”为句式。)
三、学生与教师对话,深入理解。
1、首先来感知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在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从什么角度写出了竹海什么特点?
要求;找出文中的一些语言标志。
明确:      远望:宽广深沉
            近观:密不见底
            四顾:无边无际
教师点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板书)作者除了从不同的视觉看竹海,还从不同的方面渲染竹海的特点。
2、从文中找出从色彩、声音、气味各方面对竹海进行细腻描绘的句子。
明确:
色彩:                                      
声音:                                      
气味:                                      
教师点拨: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具体描绘。五官(板书)
 小结性提问:
①为竹海拟一条广告词。
②为政府机关开发“竹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加深理解,迁移练习。
(一)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②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③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⑤他们换了四回手,见望见依稀的赵庄,⑥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⑦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⑴写景角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嗅觉④⑤视觉⑥听觉⑦视觉
B:①②嗅觉③④⑤⑥⑦视觉
C:①嗅觉②触觉③④⑤视觉⑥听觉⑦视觉  
D:①②视觉③④视觉⑤⑥听觉⑦视觉  
⑵很好地烘托了“我”的                     心情。
(二)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⑴诗的颔联,作者从      角度,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
⑵诗的颈联,作者从      角度,描写了一副          图。
4、总结学习,加深认识。
形式:学生写总结短文。
要求:①以“我学到了什么……”、“我现在认识到……”、“我不能同意……”、“关于……我想出更多的……”作开头;
②字数100字以内。
四、指导积累,促进写作。(布置作业)
⑴从文中分类摘抄词语
①色彩:                              
②声音:                              
③气味:                              
⑵ 从以上类别的词语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三个连缀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提示:抓住色彩、声音、气味几个方面,选取所摘录词语描绘出景物特征。
⑶竹、松与梅并称“岁寒三友”,搜集有关竹的诗词、文章、绘画资料,办一个“竹文化”专刊,两周内完成并交流。
     五、板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           
                           移步换景(前三个自然段)
       竹林:多角度写景    (第二课时)
难忘                      五官(全文)
      人家:闲适、安静的生活 (第一课时)
五、附第一课时的设计。(略)

    
相关资料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21页)
  《竹林深处人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10
  《竹林深处人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竹林深处人家》导学案
  《竹林深处人家》复习资料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39页)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11
  《竹林深处人家》学案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41页)
  《竹林深处人家》表格式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flash课件1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10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9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8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反思
  《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2
  《竹林深处人家》mp3音频朗读
  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原文阅读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及练习
  《竹林深处人家》同步训练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9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8
  《竹林深处人家》同步练习2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7
  语文版《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6
  《竹林深处人家》同步练习
  《竹林深处人家》《树林和草原》教案及练习
  《竹林深处人家》课堂实录
  《竹林深处人家》ppt课件5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