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8

作者EMAIL:zjnugps@sina.com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朦胧诗的意境美,并能背诵前三段。
3、寻找路径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鉴赏诗句,能够以自己的语言体会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2、学生能在活动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质疑意识和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白纸。(将课堂中对于诗歌的所思所想简单地记录下来)
二、课堂导入:
什么是诗?
有人说是情人与大海。有人说是星空与云彩。
其实,诗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可是当我们在诗的王国寻寻觅觅之时,当我们在缪斯的天空流连忘返之时,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青春的情怀。
(以下PPT演示)
25岁,海子,一个向往大海却永远无法走到大海的天才诗人,怀着爱,深情地歌唱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岁,中国现代诗坛最富才情的诗人徐志摩,怀着“真”“爱”“美”,在夕阳下的康桥边浅唱低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3岁,拜伦,一个游子,一个让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依然想念、依然痛挽的任性的孩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他向世人宣称:“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22岁,黑塞高唱着《浪漫之歌》,“在悲剧百出的年代里,极为真挚地属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的武器”,成为“最后的骑士”。
21岁,雪莱以哲人的姿态吟哦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于是心中的春天滚滚而来,诗情如万物勃勃生长,著名叙事长诗《麦布女王》由此诞生。
20岁,食指以他的青春与热情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往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三、知人论世(部分PPT演示)
1、食指简介 (先由学生谈谈对食指的了解)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四、初步感受,朗读生疑
1、请学生自由诵读,注意如何才能读准诗歌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提醒学生重点朗读诗歌的第三小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2、第三节是诗歌的难点,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讨论朗读的方式。读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读法二: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明确:两种读法教师先不予以作判断,尊重学生初步的学习所得。)
五、意象解读
1、请学生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教师适当引导)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
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探讨第3节前三句的断句及理由?请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1)找出第三节的意象?
明确:两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实质上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理解。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第一种读法:意象是:“手”、“排浪”、“曙光”、“笔杆”。第二种读法:意象是:“手指”、“排浪”、“手掌”、“曙光”、“笔杆”。
(2)请学生想象“排浪”的特点,“手”与“手指”哪个更符合“排浪”的特点?(同样“手”与“手掌”哪个更符合“大海”的特点?)
明确:“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3)“曙光”与“笔杆”有没有相似点?
明确:感受阳光射入窗户的感觉,看起来就像一根根,长长的笔直的“笔杆”。
六、示范朗读体验,主旨探讨
听示范录音,体会诗歌的节奏以及反复手法的运用。
明确: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作者这样反复强调,在那种灰色的年代里,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胆识。
整体感受诗歌,探讨诗歌的主旨。
通过吟诵与朗读,我们逐渐走入了诗歌的已经之中。对于《相信未来》这样一首诗歌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读呢?前面我们讲过,当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她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明确:《相信未来》是食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终极表现。而并不是像江青所说的属于“灰色”。诗人是以热爱生命作为思想内核,所以他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最终获得一个“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诗歌主旨,教师应从精神价值层面上加以引导。
七、多形式朗读,加深对诗歌的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男生、女生、齐读等,视教学时间而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激发学生发出青春的呐喊。
八、学生小结课堂
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白纸,请一到两位学生小结课堂。
九、课后拓展
背诵诗歌一至三小节,参照诗歌的一二节,访写一小节。要求尽量切合诗歌的感情基调。写完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食指经典诗歌赏析
食指诗四首:         
一、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三、命运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
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1967年
四、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78年北京
 
十、板书设计
 
 
走进诗人   ------>   相信未来 <-------   个性高尚
                                 |
                                 |
                                \/
                            热爱生命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相信未来》教学案
  《相信未来》ppt课件(39页)
  《相信未来》复习ppt课件(12页)
  《相信未来》教学反思2
  《相信未来》ppt课件(17页)
  《相信未来》学案
  《相信未来》说课稿2
  《热爱生命》《相信未来》对比阅读
  《相信未来》ppt课件(30页)
  《相信未来》读后感(2篇)
  《相信未来》ppt课件(11页)
  《相信未来》ppt课件(12页)
  《相信未来》ppt课件(37页)
  《相信未来》ppt课件(23页)
  《相信未来》教案11
  《相信未来》导学案
  《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学案
  《相信未来》mp3背景音乐
  《相信未来》ppt课件19
  《相信未来》ppt课件18
  《相信未来》ppt课件17
  《相信未来》ppt课件16
  《相信未来》练习题
  《相信未来》ppt课件15
  《相信未来》教案10
  《相信未来》ppt课件14
  《相信未来》ppt课件13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9
  食指《相信未来》原文阅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