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论美》听课评课案例

《论美》听课评课案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论美》。 
    评课内容: 
    潘老师执教的《论美》,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寓教于乐,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五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到位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比较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思想情感这三维目标,体现了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周岁抓取脂粉钗环故事入手,到当今社会“整容”热门话题,引出我们如何认识美的研讨,并进行“内在美与外在美,谁更美”小小辩论,直至最后的实践活动,每项活动设计都能较好体现本课宗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驾驭、处理教材娴熟自如 
    评析老师一节课好与坏,除了看目标完成情况,还要看老师对教材组织和处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节课潘老师树立了全新的教材观,用好用活了教材,真正实践了“用教材去教知识能力,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可见教者驾驭处理教材能力很强。 
    3、教学程序清晰流畅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潘老师的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名着故事片断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氛围,到引导学生感知美的丰富性,再到“内在美、外在美,谁更美”的这一关键话题,最后达成共识,并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最后以活动来学以致用,整个教学兼顾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流程的层次性的统一,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4、教学氛围融洽和谐 
    潘老师的课充满激情,点燃了学生智慧情感的火花,营造了互信互赖的心理空间,师生间关系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整节课上教者始终微笑教学,和蔼可亲,运用赏识性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另外小组学习法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更让教师真正成了协同学生进入课堂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效果明显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潘老师备课充分,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设计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在问题中生成能力与情感。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效果方面”,本课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正是有效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扩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本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 
    1、教学目标应体现开放性与生成性。有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能做到心中有数,但课堂中目标是有变数的,其内容有很大的不定性,教学时往往教者不能“如愿以偿”,因此,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仍须加强,否则课堂就是教者“作秀”。 
    2、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体现到学习乐趣,才利于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度。 
    3、教师还应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储备,本课内容涉及到美的许多知识,虽不必过多向学生传授,但在学生研讨美的话题涉及到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真的要有一桶水,一桶“活”水才行。 
    瑕不掩瑜,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果实”,使不同程度学生在教学中体验了快乐,体验了成功,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

    
相关资料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2003年江苏盐城中考试题)
  《论美》教案11
  《论美》练习题
  《论美》教案10
  《论美》教学设计10
  《论美》ppt课件(23页)
  《论美》导学案3
  《论美》教案9
  《论美》ppt课件(17页)2
  《论美》ppt课件(25页)
  《论美》导学案2
  《论美》ppt课件(11页)
  《论美》学案
  《论美》ppt课件(15页)
  《论美》表格式教案
  《学问和智慧》《论美》复习练习题
  《论美》ppt课件(17页)
  《论美》说课稿
  《论美》导学案
  《论美》ppt课件(21页)
  《论美》ppt课件10
  《论美》ppt课件9
  《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读后感(2篇)
  《论美》ppt课件8
  《论美》教学设计8
  培根《论美》ppt课件7
  《论美》课堂实录
  《论美》教案7
  《论美》同步练习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