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美》教案11

让美在课堂中流淌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美》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作品。作者是个顶顶有名的人物,而文章谈论是话题又是古分宽泛难以把握的“美”。面对这样的课文,作为执教者,当然不敢怠慢,在正式上课前好几天,我便开始构思着这篇课文的上法。如果按老一套,由介绍作者到分析课文这样讲下去,一定会使这样的《论美》之文,显得毫无美感,反而令人生厌。如果旁征博引,大谈美学理论,美学观点,那情景一定会是讲授者唾沫横飞,听课者不知所云。

既然这是一篇论美之文,那上这篇课文就应该以美字为突破口,在美字上大做文章。我想:我所面对的是9年级的初中毕业班学生,他们对美应该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上这节课就应该将他们心目中对美的认识挖掘出来,让他们内心的美观与作者培根的美观进行碰撞,产生交流,从而使他们在对美的认识上得以升华。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确定了“说、读、思、评的四步骤教学流程。即说出自己心中的美,读出文章对美的诠释,对文中的语句进行思辨与评说。

二)教学步骤

1、说出心中的美

    九年级的学生都是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美”这样的话题对他们而言真是热门中的热门,他们的心中一定有自己认为美的事物,美的情景。如果课堂上他们能畅所欲言,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心中对美的理解,那么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美的盛宴,对老师而言也是教学生涯中的一大收获。

主体活动:以回顾相关古诗文语句入题,让学生畅谈自己心中的美。

2、读出课文对美的诠释。

    一读课文,找出作者关于美的主要观点。

主体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他们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几种美,以及作者对美的主要看法。

    二读课文,理解作者对观点的阐述方法。

主体活动: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由回答。

    三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本文作者培根是一个学识渊博、思想丰富的大哲学家,在他的文章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有些能给我们启发、教育;有些能给我们以美感,让我们不由得喜欢,有些句子表达的观点让我们信服,当然也有一些观点和我们自己的观点发生磨擦,甚至产生碰撞。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学会思辨与评价,不要盲从与轻信。

主体活动: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反对的、赞同的、喜欢的、欣赏的、受到教育的、得到启发的)

3、思辨、评价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穿越时空,把培根从遥远的过去请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与大师对,畅谈自己对课文中的语句、观点的看法。

二、精彩片断

片断一

师:我们学过许多古诗文,有许多句子能给我们以美感,值得我们仔细品味、把玩。同学们能举些例子出来吗?

生:《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的是大自然的优美风光,让我们觉得祖国江山的秀美。

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的是热血男儿的壮志豪情,让我们体会到气吞山河的壮美。

师:以上几位同学举的例子都很好。同学们都是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美”是你们非常喜欢的,下面就

师:以上几位同学举的例子都很好。同学们都是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美”是你们非常喜欢的,下面就请大家说说自己心中的美的形象,美的事物,美的情景,最好也用一两句美的语言来表达。

生:春天到了,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是美的。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七色彩虹是美的。

生: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是美的。一部精彩的电影是美的。

生:外在美如同一个西红柿,看起来红活圆实,但难以保存,而内在美则是核,它藏在坚硬的壳里,虽然一时不为人知,却能长久保持本性而不变质。

生:踏踏实实的人生是美的。

生:美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内心善良的才是美的。反过来,如果心毒如蛇,纵使有倾国倾城之貌,也只不过是披人皮的狼。

生:一群不同种类、颜色翩翩飞舞的蝴蝶是美的。一阵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是美的。五颜六色的金鱼在荷花下悠闲的漫游是美的。

生:秋天的田野是美的。白云飘浮在蓝天上是美的。

生:一个母亲发自内心的慈祥的笑容是美的。

生:美是冬日的阳光。美是深秋的枫叶。

生:夕阳下,一家人在散步,那拖得长长的影子是美的。跑道上满脸汗水的长跑运动员是美的。满天星斗的夜空是最美的。胜利者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幕是美的。老朋友久别重逢,相聚畅饮的时候是最美的。

生:美是一种不可言喻的美妙感觉。

......起来回答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些同学已数次起身回答,一个个句子承载着少男少女们心目中的美,有如清澈的流泉,从他们的心灵出发,汇聚在一起,流淌在课堂中。

片断二

师:培根是位学识渊博、思想丰富的誓学家,大家想见见他吗?

生:想(齐声)

师:(迅速地在黑板上画出嘴叨烟斗的培根头像)今天老师就把他请来了,不知同学们敢不敢和他对话。我们学了他的课文,对于他在文中的语句,你是持什么机关报看法呢?是喜欢、欣赏、赞同、反对,还是得到启发,受到教育了呢?你敢出来和大师面对面地进行辨驳吗?

生:(大约一分钟后,手举了起来,一只只手,有如春天草地上的一朵朵花。先是零散的,东一朵,西一朵,继而是一大片,一大片满地的鲜花。看到这一情景,老师的心中乐了,美在课堂中如花盛开。)

生:培根说“有些人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内在美”。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还普遍存在。有一些为追求外形美,而不惜花掉大把的金钱去整容,做人工美人。他们为了美色耗尽自己的金钱,又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美色,践踏自己的人格。这值得吗?

生:我同意培根说的:“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我认为最高的美是内在美,而内在美是不能凭画家的画笔表现出来的。

生:我反对培根说的:“晚秋的景色是最好的。”在我看来,初春的景色才是最好的。因为晚秋预兆着结束,而初春正预示着复苏。

生:培根说:“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因为我觉得外在美并不重要,外在美只是掩饰自己的工具,而内在美才是这个文明社会的通行证。

生:培根说:“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这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没有好的德行的人,即使你的相貌很出众,也只是“红颜祸水”,也是不会受到别人真心的尊重的,所以如果你有美的形貌,那也必须要有好的德行,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

吴柳勇:我从培根的话“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中得到启发:外在美不是永恒的,狡好的容颜终有一天会变得苍老、憔悴。只有美德才能永远不变。

......

临近下课了,学生们谈兴未减,举手的人有增无减,老师只好另出高招。

师:今天时间不多了,不能让所有同学都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不要紧,你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我们将出一期《与培根论美》的班刊。到时候,你们的观点就可以在班刊上与大见面。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欢呼加掌声)

三、教学反思

上完《论美》一课后,我简直有点不认识自己的学生了。怎么我的学生会有这么聪明呢?他们的思想怎么会那么深入?他们的语句怎么会那么优美?他们的表达又怎么会那么流畅呢?然而,这的确就是我的学生。此时,我不得不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原因使我的学生产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穷究起来,我找到了以下几点原因。

1、兴趣是这节课成功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是一个历久弥新,值得永远探索的话题。我想每一篇课文都会暗藏着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激趣点。如果老师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个激趣点,并恰如其分地将其发扬光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可以被激发出来,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敏捷,表达更流利。《论美》一课的激趣点就是“美”。美对于这群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们来说是热门中的热门,以此为兴趣的激发点,当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新课标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教学流程设计完全符合这一理念。“说、读、思、评”的教学流程设计,真正做到了把学生的读书时间还给学生,把阅读感悟的机会还给学生,把思考与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

    
相关资料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2003年江苏盐城中考试题)
  《论美》练习题
  《论美》教案10
  《论美》教学设计10
  《论美》ppt课件(23页)
  《论美》导学案3
  《论美》教案9
  《论美》ppt课件(17页)2
  《论美》ppt课件(25页)
  《论美》导学案2
  《论美》ppt课件(11页)
  《论美》学案
  《论美》ppt课件(15页)
  《论美》表格式教案
  《学问和智慧》《论美》复习练习题
  《论美》ppt课件(17页)
  《论美》说课稿
  《论美》导学案
  《论美》ppt课件(21页)
  《论美》ppt课件10
  《论美》ppt课件9
  《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读后感(2篇)
  《论美》ppt课件8
  《论美》听课评课案例
  《论美》教学设计8
  培根《论美》ppt课件7
  《论美》课堂实录
  《论美》教案7
  《论美》同步练习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