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二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其中第Ⅰ卷A为选择题,第Ⅰ卷B为非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A(选择题,共78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每小题3分,共6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拾掇(duō) 哺育(bǔ) 体无咎言(jiù) 岌岌可危(jí)
B.方枘(nè) 譬如(bì) 渐车帷裳(jiān)越陌度阡(qiān)
 C.槌床 (zhuī) 拙笨(zhuó) 靡室靡家(mí) 溘死(kè)
 D.鸷鸟(zhì) 鲑珍(guī) 载笑载言(zài) 怅然若失(zhàng)
2、对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③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都不相同
3、下列对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罪过)  B、 俟我于城隅(角落)
C、贻我彤管(赠送)            D、 无与士耽(沉溺)
4、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愿,请)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骑乘)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落)       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7、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淹没)
B、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法度)
C、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经冬不凋的)
D、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开始)
8.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姥mǔ   剡溪shàn  慢捻niǎn   教坊fāng
  B.渌水lù   迁谪zhé   木屐jī    熊咆龙吟yín
  C.澹澹dàn  殷岩泉yǐn  呕哑yā    裂帛bó
  D.幽咽yàn  商贾jiǎ   霓裳cháng   悄无言qiǎo
9.下列选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冥浩荡   瀛洲  悸动   荡漾
  B.催眉折腰   颤栗   红绡   阑干
  C.恬然自安   浣女   转徙   谪居
  D.荻花瑟瑟   钿头   霹雳   伯仲
10、下面句中加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徘徊庭树下   B.千万不复全
C.处分适兄意   D.可怜体无比
11、选出加线词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君既若见录
 A.相见常日稀   B.黄泉下相见   C.渐见愁煎迫  D.府吏见丁宁
12、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13、选出对加线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D.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
14、选出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A、天姥连天向天横    失向来之烟霞   
B、脚著谢公屐   著我旧时裳
C、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二十城
D、青冥浩荡不见底  薄暮冥冥
15、选出下列各诗句中属于“以哀景写乐情”的一项
A、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B、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C、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弊在赂(luò)秦  思厥(jué)先祖父  B、暴(bào)霜露   如弃草芥(jiè)
C、燕(yān)赵之君,始有远略 洎(jì)牧以谗诛 D、为(wèi)国者革灭殆(dòi)尽
17、下列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美)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清,分出)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18、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19、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着急高义也
  2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比如:先妣、先王等。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水南山北谓之阳。如“衡阳”就是衡水南边。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佛图”,本指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嬴”秦王的姓,这里代指秦国。
  2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豫:犹豫
  22.下列特殊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请矢,盛以锦囊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3-26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23、下列加线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失)
  C、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窘)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排斥)
 2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其孰能讥之乎?
  C、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D、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5、下列加线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B、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26、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
  A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Ⅰ卷B(非选择题,共42分)
 
| 
< V:SHAPE='_x0000_s1028'>
< align=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