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黑龙江省 >>

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11届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尔滨九中
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2015年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7篇)
  2015年高考全国II卷作文优秀范文示例:品味大千世界 尽显时代风采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新课标II卷)
  2015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第三次高考模拟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5年哈师大附中等三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绥化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下期初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东北三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14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全国卷II)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终极预测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2014年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01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4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4年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4)
  黑龙江省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黑龙江省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东北三省三校2014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