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河南省 >>

河南省商丘市2013年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尤其是现在文化泛滥,要对传统文化做定义成了难事。还是回到经典,《易经》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当是对文化最好的解释。简单讲就是观察人类文明,从而以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目的是要使得人人都成为圣贤君子。所以文化不只是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化成天下”是每个知识分子(古代就称为“士”)所必须实践的责任。这个责任自然是很重大,履行这份责任自然是很艰难,故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从“化成天下”的内涵理解,传统文化的主干就是儒释道三大文化传承,涵盖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军事、权谋、经济、医学、科技、艺术等等方面。这些内容,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其中宗教、哲学、文学等偏于心性之学;历史、军事、权谋、经济等偏于事功之学。只是偏于,并非绝对。因为心性与事功本就一个为“体”,一个为“用”(如:火为体,光为用),并非打成两截。 
其中,尤以心性之学为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 “心性之学是中国学术文化的核心所在,乃中国文化之精髓。”正是独特的心性之学,使中华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优点长处。弘扬传统文化,必不能绕开、甚至抛弃心性之学而为之。否则所传播的不过中华文化之躯壳。 
心性之学,所解决的是人对自我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展开来就是人文;事功之学,所解决的是人对外境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展开来就是科技。心性的修炼可以增长智慧和德行,从而完成自身境界的提升和圆满(包括对认识自性、体悟天道、扩展仁心、觉察真相、驾驭方法等等方面),最终的目标是成为不被烦恼和痛苦所侵染的圣人;事功的学习可以增长方便,从而完成外境改造和利益他人的事业。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河南省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固始县2016届高中毕业班上期语文综合测试题(一)
  河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新高三年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林州市2016 届高三假期语文练习卷
  河南省林州市2016届高三升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满分、优秀作文(8篇)
  2015年新课标卷I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优秀作文示例:致陈先生的一封信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
  河南省2015年高考仿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河南河北山西2015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二)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商丘市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2篇)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生命因相拥而美丽
  全国新课标卷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5届高三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