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课文练习 >>

《咏怀古迹》(其三)练习题

10、《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杜甫在写这首诗时白帝城,在山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山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由远及近,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2.“环佩空归月夜魂”怎样理解其中的“空”字?
只能死后魂魄归来,突出活着无法归来的悲剧,遗恨之深,并寄予诗人的同情。
3“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1)“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了一种伤感之景。
(2)更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大,仿佛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3)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相关资料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41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理解性默写
  《咏怀古迹》(其三)理解性默写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测试题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23页)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ppt课件(29页)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24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13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14页)
  《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33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3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教案2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翻译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64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flash课件1
  《咏怀古迹》(其三)flash朗读
  《咏怀古迹》(其三)mp3音频朗诵
  《咏怀古迹》(其三)mp3音频朗读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学案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教案1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
  《咏怀古迹五首》教案1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
  《咏怀古迹》课本剧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