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教案2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通渭县榜罗中学   刘军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杜甫在王昭君的命运里寄托了什么感情?
二、评讲: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1.释“壑”“赴”“荆门”“尚”“明妃”。
“壑”:山谷,山沟。
“赴”:奔向,投向。
“荆门”:山名,位于湖北枝城市西北,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尚”:还有。
“明妃”:王昭君,西晋时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
2.赏析“赴”字之妙。
    诗人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昭君一生的悲剧)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释“连”“向”“青冢”“紫台”
“连”: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比较杜诗对昭君一生悲剧的概括与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 “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有什么不同?
《恨赋》中的描写只侧重于明妃去时悲伤与相会无期、流落绝域的感慨。而杜甫的这两句诗,由“一去”(离别)到“独留”(死去),用时间的跨度来展示昭君一生的悲剧命运;由“紫台”(汉朝)到“朔漠”(胡地),用空间的跨度来表明昭君远离祖国故乡的痛苦。“连”和“向”将时间空间加以连接,强化了悲剧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
(再写不幸,兼写帝王昏庸)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3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翻译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64页)
  《咏怀古迹》(其三)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flash课件1
  《咏怀古迹》(其三)flash朗读
  《咏怀古迹》(其三)mp3音频朗诵
  《咏怀古迹》(其三)mp3音频朗读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学案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教案1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
  《咏怀古迹五首》教案1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
  《咏怀古迹》课本剧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10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9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2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8
  《咏怀古迹》ppt课件8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7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6
  杜甫《咏怀古迹》wav音频朗读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5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4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4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3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3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