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2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选择了陈与义的诗歌教学已经逼近了第三次月考,原本打算当一次古诗鉴赏的练习课来设计教学案,猛然想起上一届学生对这首诗歌理解得很艰难,课上得很不是滋味,突然脑海里又出现了县公开课上这一课的情形,觉得如此有难度的诗歌用草草的几个题目能培养学生的素养吗,那诗歌的美感就在做题的条分缕析中粉碎了,不行,还是好好设计这课,当作一次公开的设计来上.于是上课之前便将两年前设计的教案拿过来看,明显地带有硬伤,为何学生如此吃力,我是借鉴了当时优质课的教学实录,因为这首诗歌对于老课本来说它是新诗歌,的确网上关于这首诗歌的教学设计寥寥无几,零星的几篇设计也是雷同,也是按部就班,在少许的教学设计中让我耳目一新的就是以'悲“为主线,串起了整堂课,分别从景悲,国悲,己悲等方面入手设计,看到这脉络鲜明的设计我如获至宝,经过深思熟虑,于是投入了上课,可课堂的推进如登临泰山般艰难,一会儿十八盘的陡峭就横亘在眼前,费了好大好的经儿,仅仅是弄懂文章的内涵,己悲国悲景悲,教完后明显的感到这课的失败,今天重审自己的课堂,发现是高于学生实际的设计,从情到景的分析,对于我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从山顶走向山脚,这等于就违背了规律,怎么可能让自己不吃力呢?

于是就有了这堂课的大变动。

 1、课堂教学程序流畅: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朗读诗歌,初步感知——理解诗歌,合作探究——联系同类,拓展深化”三个主要环节,在其中的第二个环节我明显地在其中用了”如何分析诗歌的情感“这一主线的,在研读一课的同时落实一些研读诗歌的方法:抓住意象触摸诗人的感情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全诗。 

2、抓住“反复诵读”的重点: 

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主要环节“读准诗歌”:有自由读、单独读、齐读、抓住节奏读。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诗译文。接着,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之后,配上符合全诗意境的音乐,全班齐读。最后,拓展环节中还是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挑自己有触动的诗句自由朗读分析。

在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充分接触诗文,还可以让他们感悟诗歌的意境,还可以营造诗韵的气氛。

3、适时介入资料:在了解本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时,我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诗人陈与义是在“靖康之变”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阳楼,才写下此诗。因此,了解“靖康之变”这个历史事件,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悲己悲国的情感。
4。拓宽诗文的内涵:从陈与义的诗歌中的意象”夕阳“到其他古典诗词中的夕阳,例如:“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由秋天的悲凉景象到其他诗歌的悲秋,从陈与义的登楼的忧国忧民到杜甫登高登楼诗歌的忧国忧民,不停地拓宽,适时地迁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掌握一类诗的解读,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有些许的不足,课堂总是缺憾的艺术,比如对于诗歌的朗读的设计总是有些忘却,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这点做得还不是很足,自己已经充分进入了角色,可学生却迟缓了许多。当然最好能够在同仁的指点下找到更好的授课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但愿你们不吝赐教。

    
相关资料

  《登岳阳楼》同步练习3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二)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登岳阳楼》教案7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登岳阳楼》情境式默写练习
  《登岳阳楼》习题训练
  登岳阳楼意象的“水”、“楼”文化ppt课件(38页)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作案(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
  《登岳阳楼》ppt课件(34页)
  《登岳阳楼》pptx课件(15页)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登岳阳楼》ppt课件(18页)
  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作业练习
  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教案1
  《登岳阳楼》ppt课件(14页)
  陈与义《登岳阳楼》2009年孝感市中考题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学设计3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学案3
  《登岳阳楼》教案6
  《登岳阳楼记》评课稿
  《登岳阳楼》ppt课件(23页)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一)ppt课件2
  《又呈吴郎》《登岳阳楼》教案1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5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4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