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诗词鉴赏阅读 >>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登岳阳楼(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被贬在陈留的陈与义南逃到洞庭湖,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阳楼,饮酒赋诗感慨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诗。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12.从题材或写作内容角度看,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写景抒情        B.羁旅生活        
C.凭吊怀古        D.送别
1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楼的位置、登楼的时间,描写了登楼时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B.颔联描写登楼后,作者面对傍晚时分的湖山胜景留恋忘返。
C.颈联中的“万里”是夸张虚写,“三年”则是真实的辗转逃难时间。 
D.尾联中的“老木沧波”是简化版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4.本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依次加以分析。(5分)
 
 
 
答案:
(三)12-14题(8分)
12.D(1分)  
13.B(2分)
14.(5分)首联写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望浩渺的长江和洞庭湖,看湖面风平浪静,看夕阳缓缓西下,看帘旌静静低垂。此时的心情轻松平和。
颔联写作者想到这里曾是吴国和蜀国征战之地,想到当下国家危亡,自己流离失所,即使面对湖山胜景,内心的惆怅、忧愁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中写自己颠沛流离,历时三年,历经万里,期间的苦难深重,悲痛难抑。加上登楼望远勾起思家之情,高楼凭栏更生孤苦、危险之感。层层悲苦情感叠加,悲何如哉!
尾联是前面积压的悲苦之情的总爆发,像火山喷发难以抑制。“无限悲”道出了苦难的深重与绵长。眼前景只是令人生悲的风霜、落尽树叶的苍老枝干和浩瀚无际的长江洞庭。登楼的人是国破家亡亡命天涯的白发老者。触景生情,痛苦无限叠加,痛不能堪。
(评分说明:学生的回答重在点明各联的情感并有一些说明即可,不求全面完整。)
 

    
相关资料

  《登岳阳楼》同步练习3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二)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登岳阳楼》教案7
  《登岳阳楼》情境式默写练习
  《登岳阳楼》习题训练
  登岳阳楼意象的“水”、“楼”文化ppt课件(38页)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作案(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
  《登岳阳楼》ppt课件(34页)
  《登岳阳楼》pptx课件(15页)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登岳阳楼》ppt课件(18页)
  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作业练习
  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教案1
  《登岳阳楼》ppt课件(14页)
  陈与义《登岳阳楼》2009年孝感市中考题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学设计3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学案3
  《登岳阳楼》教案6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2
  《登岳阳楼记》评课稿
  《登岳阳楼》ppt课件(23页)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一)ppt课件2
  《又呈吴郎》《登岳阳楼》教案1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5
  《登岳阳楼》教学反思
  杜甫《登岳阳楼》教学设计4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