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冯友兰《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①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
②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③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④《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但是,《庄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节选自《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16.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两次提到《老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简短、看似不相连贯的原因有哪些?(6分)
18.“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请结合文意阐释这句话的内涵。(6分)
 
答案:
16.(1)第①段提到《老子》,用来说明中国哲学著作简短的特点;(2)第④段提到《老子》,用来说明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而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特点;(3)用读者熟知的中国经典哲学著作来作例证,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6分,每点2分)
17.(1)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往往散见于对学生和友人的言论集和书信中;(2)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专业的哲学家,许多哲学家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3)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来表述思想。(6分,每点2分)
18.(1)郭象为《庄子》做注解,用理性的方式阐述了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使庄子的思想变得明晰具体;(2)《庄子》原书富于提示而不是一泻无余,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3)禅宗僧人认为,庄子原书要比郭象明晰具体的注解更引人深思,更富于诗意和情趣。(6分,每点2分)


相关资料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小说阅读题(2份)
  文学类文本新型题型练习
  202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散文专练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8-2021年高考小说选择题
  2022届北京市高三上期末文学类阅读汇编
  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常考题型分析
  2021年广西南宁高考文学类一轮复习模拟训练(散文春事漫感)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练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云南的云
  高考模拟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与自然专题阅读练习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广东省各地2020-2021年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
  2021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届高三专题复习:外国作家文本训练
  林徽因《清式营造则例绪论》和汉德宝《明清建筑二论》比较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之专题:戏剧阅读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年上海市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上期末散文阅读汇编
  冯友兰《兴趣与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友兰简介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