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麦琪的礼物》教案5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2. 能力目标:能在作文中设置悬念,运用艺术上的巧合;会通过人物的言行、外表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3. 情感目标: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值得人们爱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作品中设置悬念,运用艺术上的巧合;会通过人物的言行、外表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
     今天,在学习之前,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故事。在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美国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位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而痛苦。他冥思苦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挣到钱呢?忽然,他想起在从前办过的一份杂志上,他因写了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而得到了丰厚的稿酬。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他想。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中,偷闲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美国社会的 极大轰动。这个罪犯也得到了丰厚的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从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成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欧·亨利)对,是欧·亨利。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地学习一下这篇曾经引起巨大轰动的短篇小说篇——《麦琪的礼物》。
二、教学新课  
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在解读一篇小说时也必须首先重视对文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首先我来解释一下文题:
    《圣经》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耶稣降生时,三个贤人麦琪从东方耶路撒冷赶来送给他礼物:“光明之王”梅尔基奥尔赠送黄金表示尊贵,“洁白者”加斯帕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萨泽赠送毒药预示着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从此以后,西方在圣诞节这一天互相赠送礼物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真挚的感情,因而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般来说,阅读小说可分三步:  
1 明作家,知背景 
                    2 读小说,析要素 
                    3 深分析,挖主题   
现在,就让我们按这样的步骤来品读这篇小说  
(一). 明作家,知背景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幼年丧母,15岁即走向社会,先后做过药房学徒、牧羊工、会计和银行出纳员等。后来他被人控告,涉嫌盗用公款,为了避免受审,他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后因妻子病重,冒险回家而被捕入狱。贫困的岁月、流浪的生活、监狱的禁闭,以及和各种各样人物的接触,大大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于是,他在狱中开始写短篇小说。  
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他的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大都市里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的品质,揭露了上层社会的虚伪无耻与专横腐败。与之齐名的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法)《我的叔叔于勒》l 
          契珂夫(俄)《变色龙》 
           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小说的主要风格:  
1.“含泪的笑 ”。  
 2 .“欧·亨利手法”——出人意料的结局。  
3. 善用夸张和比喻。  
4、小说语言幽默风趣,诙谐俏皮。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来领略一下这位世界著名小说家的写作风格:  
(二)、读小说,析要素  
现在就我们把课文打开,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标好自然段,整体把握全文,找一找小说的三要素。  
1、            在了解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字词掌握情况.   
为 下列词语正音,释义。 
抽噎 (  )  馈(  )赠    吝(  )啬 (  )    鹌(  )鹑(   ) 掂(   )斤拨两  
  相形见绌(   ) 俗不可耐            忐(  )忑 (  )不安   啜(  )泣   
 甬(  )道   嫉(  )妒(  )晦(   )涩 (  ) 玳(  )瑁(  ) 
2.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具体说就是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塑造  
 速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找出小说三要素。 
提问:(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谁着墨比较多?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 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构。 
   (1) 速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到街上”)
    故事的开端。因贫困,德拉决定用自己美丽的头发卖钱给她的杰姆买一件精致、珍贵而真正有价值的圣诞礼物。
    第二部分(从“她走到一块招牌前停住了”到“让他认为我还是美丽的。”)
    故事的发展。德拉卖掉头发,为杰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
    第三部分(从“门开了”到“现在请你煎肉排吧/)
    故事的高潮。德拉没了秀发,但杰姆送给她全套的发梳;杰姆卖掉了金表,而德拉却送他白金表链。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
    故事的结局。作者评价: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2.你认为德拉是个什么样的女性? 
     明确:(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回答)德拉是美的化身,她不仅人长得漂亮,尤为可贵的是心地纯洁善良,对丈夫一往情深,为了爱可以牺牲一切。
    (3)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看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女主人公德拉的?(小说是如何刻画德拉的? )
      明确:有肖像描写:瘦小灵活、身材纤细、两眼晶莹明亮……但是,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她的头发,动词“泻”的运用极为形象传神。
     (4).为什么作者着力地去描写德拉的长发?你觉得主人公德拉漂亮不漂亮?
      明确:因为德拉的长发是她的最宝贵的东西,这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美丽的外表,更折射出女主人公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这些文字,并运用再造想像,让美丽的德拉在自己的眼前活起来。)
     (5)男主人公杰姆在文章中一出场,从外表上看,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明确:他是个很瘦削、非常严肃的、可怜的人。
     (6).当见到自己的已经剪掉头发的妻子的时候,杰姆是怎样的表情?        
      (学生找、读课文,筛选课文信息)
     (7)在这种表情的背后,我们的杰姆在想什么?
     教师点拨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这一神情下的杰姆的心理补充出来,这样就可以切身体会出杰姆对德拉的感情。 
      (8).你认为我们的杰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觉得杰姆可爱吗? 
      明确:(学生讨论回答) 小说写杰姆的文字虽说没有写德拉的多,但并不影响他的可爱。他为了给妻子带去节日的快乐,甘愿牺牲祖传的、也是自己最引以自豪的金表,足见其对德拉的感情之真。尤为突出的是,他不像一般的男人那样粗枝大叶,他对妻子体贴人微,他就知晓妻子梦寐以求的是那百老汇路一个橱窗里的一套纯玳瑁发梳,这里又显现杰姆对德拉的感情之深。难怪杰姆看到失去长发的德拉时,是那般的神情恍惚。 
    (三)深分析,挖主题  
   1、这个结局你感到遗憾吗?
     明确:虽然两位主人公的好意都落空了,但这并不是一个事与愿违而令人遗憾的结局。因为德拉和杰姆彼此都送给了对方一颗最真挚的心,他们之间体贴入微、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彼此间最珍贵的礼物。这是神圣的、充满爱的、放射着人性美光彩的、寓意深远的礼物。
     2、人们都说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能运用巧妙的构思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得引人人胜。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课文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学生板书)
      明确: 德拉一定得给杰姆买圣诞礼物,否则她过不了这个节。可是,贫穷的她怎样才能弄到钱?(悬念初起)后来德拉卖掉了夫妻俩引以自豪的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归来。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该有多高兴了。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悬念再生)当杰姆听到德拉说是剪了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杰姆恍如梦中,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我们心中疑惑:德拉的容貌改变了,难道杰姆就不爱她了吗?(悬念接踵而来)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那一头长发的成套发梳,可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杰姆哪里来的钱呢?(悬念又起)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原来杰姆是卖了他最以自豪的东西——心爱的怀表,才给妻子买回的成套的发梳。 
          教师点拨: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可是欧·亨利不愧是一个编织故事的能手,那套发梳和白金表链就是他编织故事的金丝和银丝,围绕它们,作者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正是这些悬念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心。  
3、德拉和杰姆互送圣诞礼物,结果“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巧合。艺术上的巧合,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要让读者觉得放事情节真实可信,巧合必须成为故事情节展开过程中合理的一部分。试从时间、主人公的经济条件、夫妇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你觉得小说中的巧合真实可信吗?
讨论并归纳:真实可信。
     从时间上看,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但德拉手中只有省吃俭用。掂斤拔两的交易积累了几个月剩下的一块八角七分钱。除了卖发,她没法弄到钱。  
从主人公的经济条件看,每周20元的薪水,除去每周八元的房租,所剩无几。“支出的总比她预算的多”德拉除了卖发,没法弄到钱。  
从夫妇之间的感情来看,他们虽然十分贫困,住的是贫民窟,但 他们十分相爱。杰姆斯回家上楼德拉——总是把他D‘I做“杰姆”,并且热烈地拥抱他。因为没钱为杰姆买圣诞礼物大哭一场。为了给杰姆买圣诞礼物,她不惜卖掉美丽的秀发。为了给杰姆买礼物,“她把所有的商店都搅翻了一遍。”“我的头发能数得清”“但是我对你的爱情谁也数不清。”送表链给杰姆时“她热切地把它托在自己掌心上递给他。这无知无觉的贵重金属似乎闪闪地反映着她的快活和热诚的神情。”这些都真切地表达了德拉对杰姆的爱。而杰姆也是非常爱德拉的,为了给德拉买全套的发梳,他卖掉了三代祖传的金表。看到德拉没了头发,他 说:“不管是剪发、修脸、洗头,我对我的姑娘的爱情是绝不会减低一分的。”
从这些方面分析来看,小说中的巧合是真实可信的。为了爱情,他
们都愿意牺牲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4、我们同学们多愁善感,读完《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后,我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
      明确:我们对德拉和杰姆这对贫困的小夫妻寄以深深的同情,并感到非常的辛酸。
     5、.在这篇凄美动人的故事中,我们应从德拉和杰姆身上汲取哪些可贵的东西?(学生发表意见)
      明确:学会去爱他人,理解、尊重他人的爱。  
6、归纳文章主旨。  
学生发言后教师再点拨归纳:《麦琪的礼物》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辛酸,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  
四、整合小结,升华主题。   
1、好,现在我们一起来以德拉为线出一上联。 
德拉满头秀发换表链链回表去 
同学们商量着对下联如何?
杰姆祖传金表变发梳梳有发无
假如我们以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去对一横联又将如何?  
圣洁的爱、真挚的爱、深情的爱
  
2、   当我们被文章曲折的情节,无限的悬念吸引,被这份浪漫,真挚的爱感动时。我惦心中却又生出缕缕悲凉苦涩。如果他们生活好些,金表不卖,秀发依然,常常闲情漫步,那该多好。如果再好些,有自己的一幢房子,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大的花园,常听鸟语,常闻花香,那又该多好啊! 
回到现实,悲凉又倍增了几分,家境每况愈下,明年对诞节他们还能卖什么,送什么?  
德拉和杰姆这一对恩爱夫妻虽然生活困窘无奈,虽然失去了引以为豪的祖传金表,满头秀发,但他们却拥有了纯粹的金钱与物质不能带来的无比温馨与幸福,获得了真挚,圣洁的爱,这人性中的善良与崇高,无么与奉献,在此环境中更是震憾人心,你们此时认为他们聪明在何处?让我们寄上最深情的祝福:让真爱永驻。 
  
   
板书:  
麦琪的礼物
德拉                          杰姆
头发            珍贵           金表
表链            无用          发梳
注:在“珍贵”这个词语的周围用一个红心图形画出来!!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