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安徽省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2017.3.10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
    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其主体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存在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亲、开国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无论做官与否,读书都是这个社会阶层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最高追求是治国平天下——则是他们读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安徽省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新考纲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六校联考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17届安徽四校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余雯解析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新高三摸底联考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卷
  2016年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标杆作文:让教育如春风拂面
  2016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2篇)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解析版)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卷)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安徽省池州市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