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
    石家庄市桥西区第三十二中学      王淑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属第五单元(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孟子》两章.下面我就按说教学理念,说教材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设计,说教学评价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学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养。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更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拓展语文的外延。

二、说教材学情

(一)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
      纵观初中文言文的编排,文本的理解难度和哲思意蕴都在增加,最终回归到了起点先秦。《<孟子>二章》属于九年级下册,这单元的文章都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辟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运用能力,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七年级文白混杂,目的是让老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文字”,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经过一年的训练,八年级后文言文集中到了五、六单元,集中学习了一批文言精品,为阅读文言文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八年级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开始学习鉴赏;九年级需要学生感悟文言文背后蕴含的道理和文化。初中三年级,每个学段都有各自任务,如果没有教学的连续性,学生的文言文认知水平始终在原地打转。

(二)课文特点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然后又从守城失败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采用了逐层论证的写法,并且在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结构缜密,气势恢宏,笔酣墨畅。

(三)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知识目标)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3、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和作者的人格魅力。               (情感目标)

(四)教学重点
    1、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体会作者层层说理,运用排比,双重否定句进行说理的技巧。
(五)教学难点
   挖掘教材通过“人和”渗透的儒家文化思想及作者的人格魅力。
三、 说教法学法
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范读引领、
       设疑点拨,提示背诵上。
    学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分析法等,由浅层次的疏通文意深入到探究作者的说理技巧及写作意图。概括说,就是“熟读精思”。

四、说教学设计 (另附)

五、说教学过程  (另附教案)

六、说板书设计
主要体现文章的结构,在第二个板块里生成,便于帮助学生背诵。

                攻方失利      天时不如地利
        举例                                  战争
                守方失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仁政
                                                      失道寡助
                 域民
         道理    固国     治国                 
                 威天下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14页)2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53页)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4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卷)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16年德州市中考题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35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周检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改写成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1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堂实录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18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4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格式教案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6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40页)
  《孟子》wmv视频介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6
  对《孟子二章》原文断句的质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高效导学案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练习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58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1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27页)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