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安徽省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而的文宁,完成1~3题。
不可无“我”  钱各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套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17年全国I卷高考优秀作文范文(9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逐题详解
  2017年全国I卷高考优秀范文作文2篇(《美丽乡村,魅力中国》,《 倾听中国最真实的声音》)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Ⅰ)
  安徽省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2017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7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淮南、淮北二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17年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黄山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