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言文阅读 >>

《兰亭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课内文言文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align=right>(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2.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舍万殊          趣:兴趣
B. 终于尽            期:至、及
C. 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D. 其一也            致:思想情趣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人之相与”的短暂,联想到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聚集室内、畅谈怀抱,一种是寄情所托、放浪形骸。
B. 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
C. 选文认为,生死是人生大事,在有生之年不宜空谈玄理,应做些实事,比如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D. 寿天、生死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作者想到此,情绪转为激荡,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观情绪中。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2. A    3. D   
4.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样是荒谬的。
 
参考译文: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相关资料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2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2
  《兰亭集序》习题精选
  《兰亭集序》《养生主》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程易田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
  《兰亭集序》《金谷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复习
  《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ppt课件(31页)
  《兰亭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兰亭集序》ppt课件(44页)
  《兰亭集序》ppt课件(40页)
  《兰亭集序》教案18
  《兰亭集序》ppt课件(16页)
  《兰亭集序》pptx课件(10页)
  《兰亭集序》ppt课件(26页)
  《兰亭集序》ppt课件及音频素材
  《兰亭集序》mp3音频朗诵
  《兰亭集序》ppt课件(25页)
  《兰亭集序》ppt课件(42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7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比较阅读(公开课)
  《兰亭集序》教案16
  《兰亭集序》导学案6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兰亭集序》改写成四言诗
  《兰亭集序》基础知识
  《兰亭集序》导学案5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