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统编版《登高》学案4

学习目标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3、掌握诗歌鉴赏“一词领全诗型”的答题模式。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知识链接】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炼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 

二、作品特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三、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练诵读本诗。 

【自主学习】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写出诗句的字面意思。找出本诗的诗眼。 

【合作探究】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什么样的意境?(理解意象意境) 

2、颔联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同上) 

3、颈联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反馈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蟀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 l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 分)  

( 2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6 分)  

【课堂小结】背诵此诗。 

【课堂反思】 

【点火预热】完成《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课时导学案,加油! 

    
相关资料

  《登高》ppt课件(18页)2
  《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杜甫《登高》扩写
  《登高》理解性默写ppt课件
  《登高》思维导图(4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ppt课件(24页)
  《登高》拼音版
  部编版必修上《登高》pptx课件(31页)
  《登高》ppt课件(37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pptx课件(49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理解性默写
  《登高》理解性默写
  《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登高》理解性默写练习
  统编版《登高》教案12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测试题
  《登高》ppt课件(21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24页)
  《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登高》ppt课件(84页)
  《登高》ppt课件(18页)
  《登高》ppt课件(13页)
  杜甫《登高》mp3音频朗诵
  《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登高》ppt课件(31页)2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ppt课件(33页)
  《登高》ppt课件(15页)
  《登高》教学案
  《九日齐山登高》教案3
  《登高》学案3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