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言文阅读 >>

《五人墓碑记》《清史稿·黄宗羲》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align=right>(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乙)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①,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 align=right>(节选自《清史稿》)
(注)①磔:zhé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谋:阴谋
B.宗羲入都讼冤         都:京城
C.出所袖锥锥显纯       锥:刺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哀:悲哀
15.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斯固百世之遇也
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亦以明死生之大
C.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D.苟以天下之大
1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戍卒叫,函谷举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显荣于身后
17.与“人皆得以隶使之”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也B.越国以鄙远
C.吾得兄事之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将缙绅的失节附逆与五义士从容临难作比较,表现“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底层民众为正义而死的品格。
B.乙文中刻画了黄宗羲嫉恶如仇,铁骨铮铮的形象,他入都讼冤,锥刺阉党,拒绝贿赂,最终为父昭雪。
C.甲文中因为这五位义士和苏州民众的英勇行为,阉党不再敢随意镇压,不得不有所收敛,直到拨乱反正的政治局面形成。
D.乙文中曹钦程得知自己牵连到魏忠贤的逆案中时,实事求是地上疏申辩原先的奏疏并非出自自己之手。
19.把文中的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3)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
 
 
答案:
14.D
15.B
16.D
17.C
18.D
19.(1)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士大夫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呢?
(2)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
(3)案件(官司)了结以后,他偕同受害各家的子弟到(在)狱门前设祭台祭奠(亲人),痛哭声传到皇宫里。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意思是“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可见“哀”,为动用法,“为……而哀伤”,惋惜。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之”结构助词“的”。
A.动词“到”。
B.结构助词“的”。
C.代词,它(书)。
D.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能力。
A.被动句,标志是“为……所”。
B.被动句,无标志,意念上的被动,体现于“举”,被攻占。
C.被动句,标志是“为……所”。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身后显荣”。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例句中“隶”,名词作状语,像奴隶一样。
A.名词作动词,向东进。
B.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
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D.形容词意动,以……为羞耻。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D.“实事求是地上疏申辩”错误,原文信息是“实疏辨原疏非己”,意思是李实上疏申辨原先的奏疏并非出自己手。可见选项把人名“李实”当成实事求是理解了。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缙绅”借代指做官的人;“易”,改变;“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相当于“而能不易其志缙绅”;第二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2)“安”,怎么;“屈”,使动用法,使……屈服;“扼腕(于)墓道”,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扼腕,惋惜;“发”,抒发。
(3)“狱”,案件;“竟”,结束;“偕”,偕同;“偕诸家子弟设祭(于)狱门”,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禁中”,宫中。
参考译文:
【甲】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才得以逃脱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头颅,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乙】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人,是明朝御史黄尊素的长子。黄尊素因为弹劾太监魏忠贤死在诏狱里。明思宗即位后,黄宗羲赴京师为父亲申冤。抵达时太监魏忠贤已被分尸处死,便写了奏疏请求皇帝处死曹钦程、李实。正逢朝廷审问许显纯、崔应元,黄宗羲和他们对簿公堂,拿出衣袖中所藏的铁锥子刺许显纯,刺得遍体流血。当时曹钦程已经牵连到魏忠贤的逆案中,李实上疏申辨原先的奏疏并非出自己手,暗地里送给黄宗羲三千两银子请求他不要出面对质,黄宗羲立即把这件事奏报朝廷,在和李实对簿公堂时又用铁锥子刺他。官司了结以后,他和受害各家的子弟到狱门前设祭台对亲人祭奠,痛哭声传到皇宫里。明思宗听到以后,叹息说:“忠臣孤子,朕的心中很可怜他们。”
 

    
相关资料

  《五人墓碑记》练习题
  《五人墓碑记》pptx课件(33页)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
  《五人墓碑记》同步练习(教师版)2020年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五人墓碑记》明史·张溥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学案
  《五人墓碑记》ppt复习课件
  《五人墓碑记》读后感(2篇)
  《五人墓碑记》赏析
  《五人墓碑记》检测题
  《五人墓碑记》教案12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五人墓碑记》教学实录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12
  《五人墓碑记》flash课件1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11
  《五人墓碑记》ppt课件10
  张溥《五人墓碑记》mp3音频课文朗读
  《五人墓碑记》教案11
  《五人墓碑记》教案10
  《五人墓碑记》基础知识
  苏教版《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案及练习
  《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教案及练习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9
  《五人墓碑记》原文和译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