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8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方面赏析金陵之景。
2、通过分析关键字词理解词人怀古之情。
3、能从词史文化角度,通过花间词作的对比阅读了解本词“千古绝唱”的内涵。
 
【课前预习】
片段写作:学生借助书下注释自读词作,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金陵之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金陵为六朝古都,山川形胜,虎踞龙盘,氤氲着王气。台城的草色烟光,秦淮河的红粉佳人,无不引起词人们的思古之幽情。在众多怀古诗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金陵,其中有一首被称为“千古绝唱”。为何北宋王安石可以凭借独一首而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品味赏析。
材料: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最为绝唱。———杨湜shí《古今词话》
 
二、诵读体悟,品情感内涵
(一)检查预习
1、请学生展示课前写景抒情的写作片段。
点拨:本词上阕写金陵之景,下阕抒怀古之情,层次鲜明。其意境开阔,笔力遒劲,与往日凄婉的金陵怀古之词不尽相同。
 
2、学生齐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注意音调情感的处理。
 
(二)品金陵之景
1、用一个词概括王安石笔下金陵特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主选择一句写景句,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点拨:上阕先以“晚秋”点出时节,总写肃爽。“千里”二句化用谢眺的“澄江净如练”,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水的清澈与山的峭拔,高低结合,将金陵山水立体化,金陵形胜,概见于此。“归帆”二句既以“残阳”“西风”大笔渲染,为下文怀古奠定恢宏的基调,同时又加以细笔点染,远处有点点归帆,近处有酒家旗帜,动静结合,营造出萧瑟却不衰飒的意境。末两句“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一改前文淡雅色调,以明亮之色点亮金陵图景,虚实结合,写落日下江天洲渚之状,至此将“登临送目”发挥无遗,可谓“画图难足”。
 
2、准确把握一首词景物特点,除从以上写景角度赏析外,对比也是基本方法。
材料: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宋初·欧阳炯《江城子》
点拨:比王安石稍早的欧阳迥的这首词,不论是意象选用,还是色彩角度,亦或所用的西子典故,营造的是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的意境,具有花间派典型的柔美气质。相比之下,本词初肃天气、千里江水、簇立翠峰、归帆、残阳、西风、酒旗、彩舟、鹭等意象,壮大且富有哲理,营造了雄浑开阔、苍劲峭拔的意境风格。
 
3、朗诵上阕:感受金陵意境。
 
(三)析怀古之情
1、一切视野源于心境。在金陵晚秋的景物视野下,词人怀古之情又是如何的呢?请找出词作中表达感情的字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点拨:下阕以“念”字起笔,直指六朝灭亡
原因:生活豪奢,不思进取。接着悲“叹”陈后主与张丽华的亡国之痛,以历史个例包举万象,既是点事也是染情。下句以一“谩嗟”二字写出词人对千古以来凭吊历史之士的态度:谩,徒然,空白之意,不难见出王安石怀古之情绝不至于此。“六朝”句由对历史枯荣的感慨借“秋草”转入现实,最后化用唐末杜牧诗句结尾。
 
2、知人论世,从历史角度探析词人情感。
材料:王安石所生活的宋朝仁宗、英宗、神宗年代,虽然比不上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强盛,但国家尚属安定。然而作为改革者,王安石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敏锐地认识到国家安定表面后的种种乱象,“今天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上万言书向仁宗表达自己“矫世变俗之志”。
在此基础上分析末两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背后,是词人对社会现实的殷切观照,一种锐意改革、振兴北宋的愿望已在心中萌芽。这正是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
 
3、朗诵下阕:感受词人情感。
 
三、观照词史,赏介甫“绝唱”
怀古词传统源远流长,其开端之作要属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词》。王安石正是继承了花间词派的咏史传统,同时又在意境风格、感情基调上推陈出新,使得本词成为“第一首很成熟的怀古词”。因此,要理解本词“千古绝唱”的内涵,需要观照词史,从词作文化发展角度去品析。
 
1、请从意境风格、感情基调角度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做对比阅读。
资料:古台平,芳草远,馆娃宫外春深。翠黛空留千载恨,教人何处相寻,绮罗无复当时事,露花点滴香泪。惆怅遥天横渌水,鸳鸯对对飞起。
渚莲枯,宫树老,长洲废苑萧条。想像玉人空处所,月明独上溪桥。经春初败秋风起,红兰绿蕙愁死。一片风流伤心地,魂销目断西子。———宋初孙光宪《思越人》
点拨:从意境风格上说,《思越人》仍未离花间的苑囿,温情柔丽,表现出凄艳愁绝的风格。而王安石这首词则选用壮大开阔之意象,以遒劲之笔力营造了与之前词史上迥然不同的意境风格;感情基调上,花间词人在衰靡的时代背景下以一颗脆弱的心咏史怀古,传达出对故国灭亡的哀悼与悲愁,没有对其悲剧原因做深入的思考。《桂枝香·金陵怀古》则借一“念”,二“叹”,三“谩嗟”不仅总结了历史教训,同时也抚今追昔,传达出改革家锐意进取的现实观照,一种以史为鉴的情怀已然出现,其感情基调悲而不苦,客观积极。
 
2、从历史文化角度构建词作内涵,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王安石本词“最为绝唱”的成因。
资料: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也。———《上邵学士书》
宋初年,大一统的社会秩序重新建立,从君王到士大夫都致力于士风的建设,帝王“与士大夫治天下”,知识分子群体渴望建功立业的激情重新被唤起,直接熏陶了积极的文风。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
 
可见,本词“千古绝唱”的成因其一与词人个人文学创作目的———“济用”,反对当时浮艳文风分不开;其二,北宋初期的士风文风———追求言志咏怀,探讨“兼济”之道,影响了王安石的创作理念与思想;其三,李煜“士大夫之词”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文人写词的新意境,给王安石以启发。
 
四、课堂小结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手法,以批判性继承的精神写就千古名篇《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人继承拓展花间词咏史怀古的传统,把词引向“济用”道路,并从意境风格上、感情基调上一洗五代旧习,真不愧是“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郎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五、作业
课后搜集北宋张昪biàn的《离亭燕》资料,从意境风格、情感基调、文化背景的角度任选其一,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做对比赏析。
 
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必修下册教案《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7
  《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6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5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21页)2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x课件(26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4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x课件(29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3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x课件(31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x课件(23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21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27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20页)
  《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
  《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整理
  《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2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1
  《桂枝香·金陵怀古》诗歌鉴赏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1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和译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mp3课文音频朗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声声慢》flash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