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登快阁》教案3

《登快阁》教学设计详案

【教材解读】
从总体上来说,《登快阁》巧用典故、巧化名句,看似平白如话,实则暗含深意。以且叙且写的自然笔调开篇,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不同。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这就启发我们重新思考这首《登快阁》:诗人在吟诵此诗时除了表层的“快意”,他的心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因公事扰人之“不快”而登阁“寻快”,在晚晴江月图中“赏快”时却因自己政坛难觅知音的处境而“失快”,而后无奈“移快”美酒,又“悟快”于归隐之乐,最后仍走下快阁回归官场,在日常“了却公家事”的现实中寻找因济世安民而得到的内心满足欣慰之“快”。

【教学目标】
1、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快”字感受诗人的情绪起伏;挖掘“痴”与“快”的内在联系。
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试找出诗中所用典故并说明其用意。
2、文本变奏: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人登阁所见之景。

二、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登临诗词:李白登凤凰台吊古伤今,柳永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辛弃疾登赏心亭把栏杆拍遍、难诉愁情。可见,登高临远总能引起文人墨客感慨万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最后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看看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总揽全诗,体会情感变化
1、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并思考: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或诗歌主旨的是哪个字?
明确:“快”、“痴”、“归”都有可能出现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板书)
到底哪个字更适合?这几个字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全诗,相信这个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2、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可以推测出,诗人因为工作一整天,身心俱疲,于是忙里偷闲,独自来此放松一番。结合诗题,我们可以说,他登阁的原因是公事扰人,心中略有“不快”,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登快阁》教学设计2
  《登快阁》pptx课件(19页)
  《登快阁》pptx课件(5页)
  《登快阁》ppt课件(26页)2
  《登快阁》ppt课件(25页)
  《登快阁》ppt课件(24页)
  《登快阁》ppt课件(28页)
  《登快阁》ppt课件(26页)
  黄庭坚《登快阁》理解性默写
  《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庭坚《登快阁》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和译文
  《登快阁》mp3音频朗读
  《登快阁》ppt课件3
  《登快阁》教案1
  《登快阁》ppt课件2
  黄庭坚《登快阁》赏析
  《登快阁》ppt课件1
  语文版《诗六首》(书湖阴先生壁、登快阁、书愤、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教案1
  《登快阁》简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