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期末试卷 >>

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虽然乡愁有独特的意义,但它并不是中华民族或者中华文明独有的现象。可以说,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体,只要有历史、有记忆,都有乡愁。比如我们读古布腊文学,读到《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其中的奥德修斯返乡,其实就是回归他的故乡或者说解决他的乡愁问题。这也铸成了西方文学艺术从古希腊延续数千年的主题,即返乡主题。可见,乡愁是一种跨文化现象,甚至是人类文明的普遍现象,并不为传统中国所独有。 但是,也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明赋予乡愁这种情感经验的独特性。就中国上古文明的连续性来讲,起码自距今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开始,已经有了一个明晰的开端,这一开端就是农耕。这种文明建构的基本关系是人和土地的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里,土地是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财富,它是不可移动的。与此比较,游牧或商业民族的财富,马驼牛羊或金银细软,要么是可移动的,要么是便携式的,均不会对人的居处形成恒久的制约。人们常说商人没有故乡,游牧民族的故乡观念也相对薄弱,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生存没有受到来自土地的巨大约束。相反,农耕民族是受土地约束的。过去,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传统中国是乡土中国,就是看到了农耕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孕育的乡土观念,对中国人形成了强大而持久的约束。也就是说,中国式乡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土地的坚固和不可动摇,赋予了乡愁同样坚固和不可动摇的性质。 但是,当人体验乡愁的时候,显然是把自己置身于故乡之外的,是把故乡作为一个反观、反思或者是眺望的对象。这意味着,在中国,虽然传统农耕生活将人固着于土地,但一个悖论仍然存在,即人只有离开故乡才能构成思乡的前提。据此,当我们观察中国历史的时候,就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如东县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鄂州市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省潮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清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咸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2021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江苏省连云港2021〜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2年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阳江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