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两小儿辩日》教案5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交流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出 日中
一儿  近(车盖) 远(盘盂)
26 两小儿辩日  孔子 不能决也
         一儿  远(沧凉) 近(探汤)
 


    
相关资料

  《两小儿辩日》pptx课件(22页)
  《卖油翁》《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ppt课件、教案、音频
  《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教案11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1
  《两小儿辩日》课文解读
  《两小儿辩日》复习笔记
  《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黄纱巾》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ppt课件(17页)
  《两小儿辩日》教案10
  《两小儿辩日》学案2
  七下期中复习《两小儿辩日》《黄鹤楼》导学案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黄纱巾》教案及练习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学案
  《两小儿辩日》ppt课件15
  《两小儿辩日》ppt课件14
  《两小儿辩日》ppt课件13
  《两小儿辩日》读手感(4篇)
  两小儿辩日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学案
  《两小儿辩日》ppt课件12
  《两小儿辩日》ppt课件11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案
  《两小儿辩日》rm太阳的变化视频
  《两小儿辩日》mp3音频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