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漫话清高》说课稿

《漫话清高》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漫话清高》,对这课的教学,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简单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漫话清高》具体编排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这是一篇新编入高中教材的说理散文。作者定位于一个“漫”字,写得轻松而又平实。随意谈论,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认识和启迪。本篇的成功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有着启发作用。
2、学情分析
    对于散文,高二的学生已有所接触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分析鉴赏散文的方法。《漫话清高》是说理散文,用含蓄委婉、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主要让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围绕“清高”这一文化现象旁征博引的。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散文教学的要求(整体把握散文的结构,弄清作者的思想内容,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我制定如下目标
①知识目标:a  了解文中涉及的作家作品
                        b  了解古人对清高的评论
②能力目标:a  理清文章思路
                        b  理解清高的内涵
③情感目标: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培养一点清高思想,仍有其特殊的意义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如何围绕“清高”旁征博引
难点:理解清高的现实主义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便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读、想、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把握课文思路,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词评价他人。“清高”为何意?在这一课里,学者金开诚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二)作者简介
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大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三)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阅读全文,理清脉胳。
思考题
1、古代清高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清高是个褒义词,“清”是指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高”总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
2、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许由的例子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陶渊明的例子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清高要有才艺。
3、李白、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李白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孟浩然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
4、学生齐读第8节,分析作者认为“清高”在当代有什么积极意义?
【明确】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四)讨论
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清高”谈一谈。
“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特有的概念,同样以“清” 构词,并且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词是“清贫”,它更明确地暗示了“清高” 中“清” 的含义,那就是对功名富贵的不屑态度。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杰出人士。当然,事业上的成功不同于古代的“功名富贵”,但还是有类似之处,那么,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如何在成功面前保持正常、理智的心态?本文作者开出的一剂方子是“清高”,这正是作者写本文的出发点所在吧。读者也许会嫌“清高”迂阔,不敷实用,可是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不少东西是可以古为今用的,注意采取和吸收,有助于我们社会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
(五)总结
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作者文笔飘逸灵动,材料翔实,事例精当,记叙、说理、抒情有机融合,论述层层深入,例证令人信服,体现了学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
(六)板书
                              1、含义
清高在古代          2、清高的模式
                              3、清高的标准
 
清高在当代:有现实意义
 

    
相关资料

  《漫话清高》课堂实录
  《漫话清高》教案8
  《漫话清高》教案7
  《漫话清高》教学反思
  金开诚《漫话清高》原文阅读
  《漫话清高》的几点商榷
  《漫话清高》《巴尔扎克葬词》教案及练习
  《漫话清高》mp3音频朗读
  《漫话清高》ppt课件10
  《漫话清高》同步练习2
  《漫话清高》教案6
  《漫话清高》教案5
  《漫话清高》教案4
  《漫话清高》教案3
  《漫话清高》基础知识练习
  《漫话清高》同步练习
  《漫话清高》ppt课件8
  《漫话清高》ppt课件7
  《漫话清高》ppt课件6
  《漫话清高》ppt课件5
  《漫话清高》ppt课件4
  《漫话清高》ppt课件3
  《漫话清高》ppt课件3
  《漫话清高》ppt课件2
  《漫话清高》中涉及的几位名人
  《漫话清高》教案2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
  《漫话清高》简案
  《漫话清高》教案1
  《漫话清高》教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