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漫话清高》的几点商榷

 

《漫话清高》的几点商榷 


一、三处标点。  

  “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也许,这就是许多人不愿彻底扬弃清高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并继续有意无意地维护其价值的原因。”这两处的“清高”二字都应该加引号。因为都具有强调及特指的目的,加引号能引起读者注意。而文中其他的“清高”则不必加引号。  

  “可是孟浩然却因与故人喝酒喝得高兴,竟至失约,还说”业已饮,何恤他!“可见他对做官也有不在乎的一面。”此处的“他”后面的感叹号加得没有道理,应该删去。因为这样一来这个句子(还说“业已饮,何恤他!”)的句末就没有标点了。改正方法是将感叹号移出引号,或在引号外加逗号。  

  此外: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所以说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之类的话。(这两句中两联诗间的逗号应该删去或换成顿号为好)  

                   

  二、一处用词。  

  看下面这个语段:清高是褒义词,但也不算很高的评价,然而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相当模糊。这种情况结合实例来看比较清楚。例如李白,只做过短短一段宫廷诗人,还敢公然声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然而他却终于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时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为自负,比较缺乏恬退风度;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声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不过,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形象思维功夫好,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没成为公认的清高样板,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这个实例只是说明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  

  这段的“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中的“而且”应该删去。因为从内容上看下文引李白的诗句恰恰是对他“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为自负,比较缺乏恬退风度”这个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的原因的解释。上下句是解说关系,用了“而且”反倒成了递进关系,没有道理。 

    
相关资料

  《漫话清高》课堂实录
  《漫话清高》教案8
  《漫话清高》教案7
  《漫话清高》教学反思
  金开诚《漫话清高》原文阅读
  《漫话清高》《巴尔扎克葬词》教案及练习
  《漫话清高》说课稿
  《漫话清高》mp3音频朗读
  《漫话清高》ppt课件10
  《漫话清高》同步练习2
  《漫话清高》教案6
  《漫话清高》教案5
  《漫话清高》教案4
  《漫话清高》教案3
  《漫话清高》基础知识练习
  《漫话清高》同步练习
  《漫话清高》ppt课件8
  《漫话清高》ppt课件7
  《漫话清高》ppt课件6
  《漫话清高》ppt课件5
  《漫话清高》ppt课件4
  《漫话清高》ppt课件3
  《漫话清高》ppt课件3
  《漫话清高》ppt课件2
  《漫话清高》中涉及的几位名人
  《漫话清高》教案2
  《漫话清高》教案设计
  《漫话清高》简案
  《漫话清高》教案1
  《漫话清高》教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