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巴尔扎克葬词》指瑕

《巴尔扎克葬词》指瑕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写作的要求是:“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所以,提供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作范本的课文当然也必须“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但我们的课文实在令人遗憾。  

本人没有学过法语,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原文即使放在案头,也没有欣赏的能力。但从它能被编入《中外演说名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来看,想必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符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体现教学目的,难易适度,适合教学”的要求。但可惜翻译的人由于中文表达能力有限,译文中存在着修饰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重复累赘、关联词使用不当等语病泛滥的现象。课文注释说:“编入课本时,编者参考其他译本,对译文作了一些改动。”那么,你们改动后的课文,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按照高考大纲中所列的病句类型来审察,课文《巴尔扎克葬词》仍然是一篇病句和表意不明的句子俯拾即是的文章。现随手摘几句,点一点。供你们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1.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  

[ “名字……长留于这一时代,”“将流传于……光辉的业绩中”,合乎事理吗?“时代”是短暂的,什么东西能“长留”于它呢?“名字”又怎能“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呢?我看,原意是:巴尔扎克的名字和他的光辉业绩已经流传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长留于后世。]  

2, 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  

[“强有力”修饰“作家”,搭配不当。使人不明白要说什么意思。前面已经有“属于”,后面再用“之列”,重复。]  

3.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不应该用转折连词“但”来关联。“至善至美”是说人的人格品行,与上面的“才华卓著”怎么连贯?与下文的“成就”怎么衔接?而且,从全文看,文中并没有介绍巴尔扎克的人格品行与成就之间的联系,所以,我认为,“至善至美”还是移到“才华卓著”的前面更妥当。]  

4,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他的所有作品形成    一部书”这种说法显然不妥帖。用“光亮的”来修饰“书”,令人费解。应该是“他的所有作品是一部鲜活而深刻的历史书”]  

5, 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  

[说“这里”(指巴尔扎克的书)“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是真实的吗 ?况且,“形式”、“风格”只有不同,又哪里会“超过”“越过”其他人呢?不符合事理。两个“一切的”都应改为“各种”。]  

6, 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 “家常”是名词, “真实、亲切、琐碎、粗鄙”是形容词,它们怎能并列?而且把“家常”夹在中间。这句的原意应该是“这里有大量真实的亲切或粗鄙的家庭琐事。”]  

7, 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 划一下句子的主干:通过    现实,让人   看到    理想。我们就可以看出“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竟然作了“现实”的定语。那么,“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是怎样的现实?为什么“理想”用“最阴沉”做定语?两者间的感情色彩为什么不统一?我认为原意是“有时通过形形色色的现实赤裸裸地揭露人们真面目,让他们看清自己黑暗而悲惨的将来。”]  

8, 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  

[“强大”形容“行列”,修饰不当。]  

9, 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  

[“解剖激情”,“激情”怎能解剖?令人费解。]  

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  

[“探索……脏腑”什么意思?“灵魂、心、头脑”三者意义重复,“各个人的深渊”又怎么探索?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探索人的心灵”。]  

10, 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自由”大约是“自己”之误,“本性”怎能用“强壮 ”来形容?“聪明才智”为什么用“我们时代”来限制?“我们时代”还是改为“独特”更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更”可以删去。“游刃有余”与前面没有转折关系,可删去“ 但仍然”,把它移到“泰然自若”后面更好。]  

11, 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  

[“崇高”的“作品”是怎样的作品?谁也说不清楚。“金刚岩层”又怎么可以造成“纪念碑”?“纪念碑”又怎么竟是“堆积起来”的?动宾搭配妥当吗?  

12,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一生是饱满的”主谓搭配不当。“一生是充实的”就行。]  

13,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  

[“不管……就”关联词搭配不当。“打击”用“严重”形容还是用“沉重”好。]  

14, 现在,  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  

[“永不厌烦”应该是成语“不厌其烦”。]  

15,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  

[“这样的坟墓”因为上文没有写到过,谁也不可能明白,“这样的”应该是“这个”。]  

16,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 使命,  

[“某些”应该是“这个”。后面的“这个”应删去。]  

17, 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因为这一句与上一句没有递进关系。“而且”还是删去,改为“我”更好。]  

18, 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祖国的”这个定语词序不当,应该移到“我们”后面,“云层之上”与“上空”重复,可以删去一个。]  

20,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这里“伟人”就是指巴尔扎克,所以可删去“们”。]     

21,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  

[“奥秘”为什么用“崇高”来修饰?“教训”为什么用“最高”来修饰?令人费解。我认为,定语欠妥当。]  

22,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  

[“一些东西”的谓语为什么要用“揪”?这些“东西”是指什么?指“虚像、希望、呼喊、假面具”,这些词是凭怎样的逻辑关系并列的?是指巴尔扎克作品中的怎样的事实而言的?实在不可理解。]  

23, 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难道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统治者就没有了?雨果讲话大约不会如此绝对化,我想他的原意应该是“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再仅仅是统治者,而且还有思想家。”  

24, 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一位”不如改为“这位”更好。]  

编者先生: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实在是太为难他们了,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不利于他们在考试中做好辨析或修改病句的试题。你们是否可以想办法把文章修改得更符合中国语法习惯,更富有中国语言特色呢? 

    
相关资料

  《巴尔扎克葬词》ppt课件(24页)
  《巴尔扎克葬词》ppt课件10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原文阅读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5(第二课时)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4(第1课时)
  《巴尔扎克葬词》ppt课件9
  《巴尔扎克葬词》强化练习题
  《巴尔扎克葬词》课后练习
  《漫话清高》《巴尔扎克葬词》教案及练习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3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2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1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0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9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8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7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6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5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4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3
  《巴尔扎克葬词》巩固练习
  《巴尔扎克葬词》自学阶梯评估测试
  《巴尔扎克葬词》同步练习
  《巴尔扎克葬词》随堂练习
  《巴尔扎克葬词》说课稿
  《巴尔扎克葬词》疑难句段解析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rm音频课文朗读
  《巴尔扎克葬词》ppt课件8
  《巴尔扎克葬词》ppt课件7
  《巴尔扎克葬词》ppt课件6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