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近体诗六首》教案及练习

近体诗六首 
  
要点扫描: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抓住一项,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 
一、    知识发展: 
1、文学文化常识 
⑴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不同类型的近体诗,其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⑵格律诗,诗歌的一种。形成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的规则。我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数、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2、词类活用 
空山新雨后(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万里悲秋常作客(为动用法,为……悲伤) 
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多) 
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 
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用作动词,传名) 

二、应用深化: 
例一:苏轼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请以《山居秋暝》中的诗句为例,说说王维在诗中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体会意境,重在运用想像诗句中的景物构成一幅完整而清晰的画面。 
[答案]《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写雨后的山,山上的松树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象连自己也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山泉在石上流过是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分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跳动着。 
[点评]意境是建立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的,抓住形象特点,即可较准确地体会出诗的意境。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说说该诗表达出了什么样的主旨?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作品的主旨往往蕴含在作品描写的具体对象上,描写景物的特点往往暗示着作品主旨的基调。 
[答案]作品写诗人在春天看到的长安破败之景及对妻儿的思念,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思家念亲的情怀。 
[点评]通过把握作品描写的情景画面,揣摩诗人的情怀。 

自我测评: 
一、巩固提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居(zhé)    石扉(fēi) 
B、    豆蔻(koù)    浣女(yuàn) 
C、秋暝(mǐng)    溽暑(rù) 
 D、蜀相(shǔ)    柏森森(bó) 
2、下列诗句节奏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B、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C、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D、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3、下列关于古代诗词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旧体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近体诗根据每首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分,律诗又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七绝”和“五绝”。 
D、词足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按字数分,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按段数分,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4、下列诗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千载谁堪伯仲间 
B、    山围故国周遭在 
C、    沧海月明珠有泪 
D、    犹及清明可到家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B、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C、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D、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6、对刘禹锡的《石头城》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通篇写景,以凄凉的笔调表达出对国运用衰微的感慨。 
B、    诗的前两句的“故国”“空城”写了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这意,后两句借月抒怀。 
C、    诗中不仅写出水明月,也写了六朝的繁华富贵。 
D、    全诗的主旨在于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朝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7、下列诗句描写的时令特点,按四时顺序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④    籁籁衣中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8、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填上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漠涨清风塑①面,月②繁星满天。 
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A、①吹  ②上  ③傍  ④声 
B、①掠  ②圆  ③依  ④有 
C、①拂  ②落  ③横  ④一 
D、①袭  ②明  ③依  ④几 
9、下面一首宋代诗人朱弁的《送春》诗,颈联、尾联句序有误,请你改正过来。只需写出句序。 
①风烟节物眼中稀    ②三月人犹恋褚衣 
③结就客悉云片段    ④唤回乡梦雨霏微 
⑤弱柳沙头絮未飞    ⑥羡君才到便成归 
⑦把酒送春无别语    ⑧小桃山下花初见 
答:正确句序:                         
10、依照下面四句诗,也写四句诗,要求:每句五言,运用对比,不再写“贵”与“贱”。贵者虽自贵,                                 
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                                 
重之若千钧。                                 
11、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⑴________,清泉石上流。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 
⑶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⑷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 
⑸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⑹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 

二、走进高考: 
12、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是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二、    拓展提高: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3—17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纯粹是《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支撑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他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且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主要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背后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13、作者认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里所说的“诗的特质”指的是什么?(不超过8个字) 
                                                                                         
14、怎样才算懂得欣赏文学,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叙述了他读《古舟子咏》和中国诗的经历,其用意何在? 
____                                  _                                     _      
16、文艺上的“纯正趣味”为何必定要是“广博的趣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0字) 
                                      _                                    _   
1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是(   )   
    A.故事只是文学作品中最粗浅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搭成花架的枯树,不值得一读, 
       喜欢读故事,就是没有趣味。   
    B.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比《长生殿》、《会 
       真记》、《莎氏乐府本事》要高出许多。 
    C.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两首诗所写的故事都很简单,但语 
       言简朴而隽永,非常富有诗的情趣。   
    D.第一流的小说家往往不刻意去讲故事,第一流的小说中的故事,像枯树搭成的 
       花架,仅仅是一个必要的载体。 
    E.小说戏剧散文中的佳妙处最能体现诗的特质,所以纯正的艺术趣味的培养应从 
       读诗开始。 

近体诗六首答案 
一、巩固提高: 
1、A(分析:B、浣huàn;C、瞑míng;D、柏bǎi) 
2、D(句子停顿应为: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A(分析:“唐代以后的诗”不只是近体诗,也有大量的拟古之作。) 
4、B(分析:故国:古,过去的都城) 
5、C(分析:A项运用南海蛟人的故事;B项运用张芝的典故;D项运用诸葛亮的典故。) 
6、C(分析:诗中只有山水明月,未写六代繁华之相。) 
7、D(分析略) 
8、C(分析:理解意境是解题的钥匙,其中②必用“落”,因为月朗星稀,只有在没有月亮或月已落的夜里才会繁星满天。) 
9、①②③④⑧⑤⑦⑥ 
10、略 
11、略 
二、走进高考 
12、C[点评]这一题重点考查考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赵师秀是南宋后期的“江湖派”诗人,他与同乡徐照、徐玑、翁卷并称为“永嘉四灵”。赵师秀喜写律诗、绝句,继承了唐代贾岛的苦吟之风,但他不是用奇句惊人,而是把语言磨炼得自然清新。《约客》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可谓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独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闲”表面看来无聊,而实际上,背后却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味。 
诗词赏析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知人论诗,通过作家赏析诗歌; 
2.    品味语言鉴赏诗歌; 
3.    通过诗歌的表达手法、修辞来鉴赏诗歌; 
4.    透过诗歌的景来看诗歌的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拓展提高 
13、谨严,纯粹、精微。 
14、不仅要欣赏故事,而且要欣赏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观照和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15、说明纯正的趣味是可以培养的,尽管不易。 
16、欣赏文学必须要有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 
17、A、B(A.原文认为“爱好故事不是坏事”;B;“《长生殿》”应为“《长恨歌传》”) 

    
相关资料

  《蜀相》教案2
  杜甫《蜀相》诗歌鉴赏
  《蜀相》原文和译文
  杜甫《蜀相》mp3音频朗读
  刘禹锡《石头城》诗歌鉴赏
  《锦瑟》教学反思
  李商隐《锦瑟》诗歌鉴赏
  李商隐《锦瑟》赏析
  李商隐《锦瑟》mp3音频朗读
  《近体诗六首》ppt课件4
  《近体诗六首》(石头城、锦瑟、书愤)教案
  《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 石头城) 教案
  《近体诗六首》同步练习(2)
  《近体诗六首》同步达标练习
  《近体诗六首》赏析
  《近体诗六首》课堂实录
  《近体诗六首》ppt课件3
  《近体诗六首》ppt课件2
  陆游《书愤》mp3音频朗读
  王维《山居秋暝》wav音频朗读
  王维《山居秋暝》flash动画
  《近体诗六首》同步练习
  《近体诗六首》自测
  人教版高二上册《近体诗六首》《词七首》两课一测
  《近体诗六首》教案及同步练习
  《近体诗六首》教案及备课资料
  《近体诗六首》ppt课件1
  《登高》ram音频课文朗读
  《登高》mp3课文吟唱
  《锦瑟》rm音频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