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词七首》教案及练习

词 七 首  
[课前导航]  
唐诗宋词中的杏花意象  
在我们这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度,梅花身上寄托着儒家太多的精神和理想。而杏花则被赋予了活泼艳丽闲逸芬芳妩媚的意味,是具有典型的人性人情的意象。  
梦幻理想的杏花——杏花春雨江南……  
娇艳含羞的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命勃发的杏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热烈奔放的杏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远行思恋的杏花——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羁旅天涯的杏花——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春残留恋的杏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人家绕  
满怀恋情的杏花——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追求爱情的杏花——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寂寞伤情的杏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春满人间的杏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酒芬芳的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词七首》你还有许多有典型情感的意象,如“杨柳”“长亭”“春水”“兰舟”“明月”“秋风”“鹊桥”“酒”“雁”“梧桐”“雨”“黄昏”“斜阳”,你能总结出他们所具有的情感意味么?  
    
[内容精要]  
(一) 题意诠释   
有关词的知识: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 长短句、诗余 、曲、 曲子词、 曲词、乐府、乐章、歌词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 字至 90 字)和长调( 91 字以上)三大类。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如《扬州慢》。词牌是曲调的名称,词的标题则是内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词风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二) 课文探究  
1、《虞美人•春花秋月》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这首词抒发了囚居异邦、物是人非国破家亡的浓愁深恨,是典型的亡国之音。  
2、《雨霖铃》柳永才情卓著,但仕途坎坷。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二说,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其三精通禅学,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三说,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4、《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5、《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词人飘泊江南,流落无依、形影相吊,国恨家愁,都是她的“愁”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所作,当时年已六十六岁,他登上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追慕古代英雄,感叹自己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  
7、《扬州慢》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三)重点难点  
1、《虞美人•春花秋月》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对比手法:将“雕栏玉砌”和“朱颜”(另一说“朱颜”是指作者自已的容颜)对比着写,写出了物是人非未语泪先流的凄怆。  
   衬托手法:“春花秋月”是多美好,作者却盼“何时了”,以美景来衬囚牢之情;“东风”就是春风,春风又来,春天又到,却反衬“不堪回首”的嗟叹;以“雕栏玉砌应犹在”来反衬“只是朱颜改”。  
   虚实手法:“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实景; “往事知多少”由实入虚,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而“故国不堪回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虚写,这是想象中的“故国”图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一句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愁”实,“春水”是虚,若从视觉角度,则“春水”为实,“愁”为虚。  
比喻修辞:“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化虚“愁”为实“春水”,而又不言是何“愁”,这就将个人之“愁”抽象为人类共同的体现,从而获得更为辽阔的共鸣——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2、《雨霖铃》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的?  
多用对比,极力渲染了离愁别绪。眼前分离与留恋对比:“帐饮”与“无绪”对比;“留恋”与“催发”对比;“相看”与“无语”对比。眼前分离与别后之情对比:“今宵”与“经年”对比;“千里烟波”与“千种风情”对比,“无语凝噎”与“更与何人说”:通过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的对比,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3、《雨霖铃》分几个层次来写离愁别绪的?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如行云流水,主题突出。                
4、“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名句,好在哪里?  
(1)意象密集,叠加出离愁别绪的境味。“杨柳岸晓风残月”全用名词组合,创设了阔远的意境。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又是典型的离别情味,“杨柳”、“风”“月” (“杨柳” “晓风残月”都是惜别的意象。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  
(2)从呼应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景色已甚暗淡,然而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  
(3)从意境上看,创造了既凄婉酸楚又明丽清雅的特殊的风格色彩。诗人不但写出了离别的寂寞,更在“寂寞”中开掘出了更为丰富“晓风明月”的阔远明丽之美,“凄情”加上了“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又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怳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此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难怪后人常以它们作为柳词、乃至整个婉约词的代表句子来看。  
(4)从情景关系上看,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5、《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究竟写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羽扇纶巾”,且不论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为赤壁之战作出的重大贡献,就是从词的艺术角度看,也是写诸葛亮。周瑜是杰出的儒将,只有与诸葛亮在一起谈笑退敌,方能映衬其举重若轻的英武气概。况且,周瑜“谈笑”必须有对象,而东吴将士对曹军均怀畏惧之心,不可能与决心拒曹的周瑜共语。如果“羽扇纶巾”系指周瑜,岂不成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何能“谈笑”?   
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且符合上下文意,上文写周瑜与小乔,下文写周瑜火烧曹军。“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  
6、词的最后一层是否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豪壮情调相矛盾?  
不矛盾。“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7、《念奴娇•赤壁怀古》如何采用衬托的手法?  
烘托,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反衬是烘托的一种。词中有两种反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反衬,实景是赤壁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虚景则是“墙橹灰飞烟灭”,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以“墙橹灰飞烟灭”来反衬周瑜的“雄姿英发”,以周瑜的“雄姿英发”来反衬作者的“早生华发”,以周瑜年青时就建功立业来反衬自己的功业不成。  
8、《鹊桥仙》写出了什么样的故事情节?这首词又是怎样将情与景结合在一起的?  
开端(赴约):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发展(约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高潮(分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结局(别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景中含情:“飞星传恨”的“恨”和“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写出了相思之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既是写“相逢”之景,更是抒“人间少有”之情;“柔情似水”写出甜美,“忍顾鹊桥归路”写出了难舍难分。情中含景:“佳期如梦”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情化为景。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个名句妙在何处?  
首句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 “寻寻觅觅”是外在的行为; “冷冷清清”是物是人非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心境的共同体; “凄凄惨惨威威”则是内心的感受。傅庚生论述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妙在有层次,;妙在曲尽思妇之情。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用“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去者,用“觅觅”。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阁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10、《声声慢》的韵律最为奇绝,这首词是如何通过韵律传情的?  
由于是抒发写不尽的“愁”,作者在声调韵律上也特别讲究,以声摹情,以声诉情,达到了如泣如诉如呜如咽的艺术效果:(1)《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自己忧郁的心情。(2)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运用哪些典故?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刘义隆/霍去病——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廉颇老矣)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13、《扬州慢》中如何做体现“景中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的?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1)采用拟人手法将景化为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2)采用通感手法将景化为情:“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3)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化景抒情:用“名都”来反衬“空城”;以“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尽荠麦青青”。下片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等风月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4)采用移就修辞将景化为情:“冷月无声”,月本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5)直接抒情,融景入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寂寞红药,感时伤乱。  

[随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中加黑词注音或释义正确的一项( )  
A.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    元嘉草草(马虎)  
B.羽扇纶(lún)巾  赢得/(落得)仓皇北顾  
C.舞榭(xiè)歌台  寻常巷陌(此指街道)  
D.封(分封)狼居胥  英雄无觅(寻找)孙仲谋处  
2.下列句子都是用开头一字统领全句的一项( )  
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⑦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①③⑤        B.③⑤⑦   C.②④⑥        D.①④⑦  
3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俗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4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三国时英雄来抒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5《声声慢》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韵脚是哪几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默写  
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词句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扬州慢》中,与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相关的著名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回答8-13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宋】秦观  
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这两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首诗歌中表现相思愁苦的诗句是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首诗歌中描写主人公“语言(独白或对话)”的句子分别是哪两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迢迢牵牛星》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作具体分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鹊桥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是如何结合的?试作分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回答14-15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 ①:三山:神话渤海三仙山,有方丈、瀛洲、蓬莱。  
14这首词是词的哪一个流派?试从文中找句子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词采用的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回答16-18题  
红窗迥 柳永   
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①,忙忙走②。   
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吃他拖逗③。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注]①成阵价:成群成片。②忙忙走:飞来飞去。③拖逗:宋元口语,惹引、勾引。吃:被。  
16这首词所写景物有何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词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首词语言上很有特点,请作具体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锦囊]  
影响世界的100个管理定律(二)  
51. 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53.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58.儒佛尔定律: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  
59. 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60.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  
61.皮尔斯定律:完善培养接班人制度62.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  
63.自来水哲学:大批量才能产出廉价64.松下水坝经营法则:储存资金以应付不时之需  
65.巴菲特定律:到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66.吉格勒定理: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67.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68.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  
69.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70.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  
71.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72.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  
73.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74.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  
75.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76.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77.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78.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  
79.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 80.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81.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82.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  
83.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84.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85.生态位法则:寻求差异竞争,实现错位经营86.猴子—大象法则:以小胜大,以弱胜强87.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88.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  
89.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90.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91.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92.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93.“100-1=0”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94.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  
95.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96.弗里施法则: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  
97.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98.布里特定理:充分运用广告的促销作用  
99.尼伦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100.韦特莱法则:从别人不愿做的事做起  
参考答案  
1D(封:筑土为坛纪念胜利)2A(②③⑥句不是的)3A(错在对词牌和阙的解释)4B(错在“杜甫”)5淡酒/急风/北雁/黄花/梧桐/细雨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押韵的字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8织女/河汉(银汉)/水/牵牛星  
9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  
10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鹊桥仙》虽有依恋与怅惘,却是歌颂真挚而忠贞天长地久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更给人以明丽鲜艳的情感体验。  
12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声情并茂。“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 “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13景中含情:“飞星传恨”的“恨”和“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写出了相思之苦;“柔情似水”写出甜美,“忍顾鹊桥归路”写出了难舍难分。/情中含景:“佳期如梦”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情化为景。  
14豪放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气势宏大,意境壮阔;后文想象也是景象阔远,气韵浑然,豪迈气度:自是豪放派风格。  
15这首词虚实结合。实景:起首两句夜空景色;虚景:第三句以下为想象中景物和人事。  
16花红柳绿、蜂飞蝶绕莺语燕舞,热闹生动、充满情趣,渲染了春景之绚丽。  
17拟人手法。下阕“花心”两句赋生物以人的情态,生动有趣,“拖逗”两句,活画出莺、燕为花吸引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最后两句以蜜蜂口吻写,更有妙趣。  
18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口语和俗语,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如“红紫又一齐开了”、“成阵价,忙忙走”、“吃他拖逗”、“胡蝶儿,你且退后”。 

    
相关资料

  《词七首》教案及练习(师用版)
  《词七首》教案6
  《鹊桥仙》ppt课件3
  秦观《鹊桥仙》mp3高中音频朗读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及练习
  词七首《鹊桥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教案及练习
  《词七首》教学设计5
  《词七首》教案4
  《念奴娇·赤壁怀古》flash朗读
  《扬州慢》mp3音频朗读(男声)
  《声声慢》mp3音频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mp3音频朗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mp3音频朗读
  词七首《扬州慢》mp3音频朗读
  词七首之《大江东去》mp3音频朗读
  柳永《雨霖铃》mp3音频朗读(黄志条版)
  李煜《虞美人》mp3音频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rm视频课文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rm音频课文朗读
  《雨霖铃》flash课件1
  柳永《雨霖铃》mp3音频课文朗读
  李清照《声声慢》mp3音频课文朗读
  人教版高二上《词七首》同步练习
  《词七首》ppt课件2
  秦观《鹊桥仙》wma音频配乐课文朗读
  人教版《词七首》教案3
  人教版《词七首》巩固练习
  人教版《词七首》能力训练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词七首》同步训练
  人教版高二上《词七首》教案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