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初一记叙文阅读探讨课
作者EMAIL:fjmdxc88@sohu.com
初一记叙文阅读探讨课
泰兴市济川中学  符建美
一、考纲要求:
1、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下的意义和作用。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点透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修辞方法及作用: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什么(文章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