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安徽省 >>

安徽省名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名校
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江南十校2016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5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2015年安徽省高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详解
  2015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安徽卷)
  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5月份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5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2015届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2015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2015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淮南市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5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安徽省高考信息交流模拟语文试卷(二)
  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评价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语文试卷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