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下(初三下) >>课文练习 >>

《那树》同步训练

达标训练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屹( )立不动 倒坍( ) 引颈受戮( )

  豁然开旷( ) 虬( )须 周道如砥( )

  2.语句“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中“咬”“骨粉”和“呻吟”这几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3、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假如没有了绿,小鸟就没有了家园,我们目之所及全是灰白色,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文章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写早期的“那树”的?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

  能力提高

  阅读“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回答文后问题

  1.第①段中“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2.第③段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从全文看,上帝对那树施洗礼时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1)“没实现”的是什么?(2)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B.第④段“电锯从树的躁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表现了人的愚昧和冷酷。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5. “老树是通灵的,他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他们远征而来。”假如你是蚂蚁家族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些什么?(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达标训练

  1、yì tān lù kuàng qiú dǐ

  2、“咬”“骨粉”和“呻吟”这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来这几个词语不应当用于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所以它们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3、略

  4、三方面的内容是(1)大树有奇特的容貌;(2)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3)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

  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甚至有某种特殊神性,自久远的年代以来静静地、默默地庇护着人类。作者对“那树”充满了敬意和赞美之情。

  能力提高

  1.人类的建设活动,虽然速度很快,但也在不断地破坏着自然环境,这暗示了那树最终的命运。2.那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3.(1)没实现的:死复绿(2)人类在进行建设时,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C 5. (略)答题时自由想象。鼓励并赞赏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相关资料

  《那树》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那树》ppt课件(21页)
  《那树》教学反思2
  《那树》教学设计11
  《那树》ppt课件(22页)
  《那树》ppt课件(58页)
  《那树》ppt课件(17页)
  《那树》pptx课件(28页)
  《那树》教学实录(肖培东老师版)
  《那树》听课反思
  《那树》ppt课件(18页)2
  《那树》ppt课件(10页)2
  《那树》ppt课件(30页)
  《世界上最美的18棵树》图片素材
  《那树》课堂实录3
  《那树》ppt课件(15页)
  《那树》导学案4
  《那树》ppt课件(10页)
  《那树》ppt课件(23页)
  《那树》阅读练习(2013年湘潭市中考题)
  《那树》导学案3
  《那树》mp3音频朗读
  《那树》教案10
  《那树》ppt说课课件(21页)
  《那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那树》ppt课件(27页)
  《那树》ppt课件14
  《那树》练习题
  《那树》高效导学案
  《那树》教学实录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