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方山子传》教案6
方山子传
主备人:  董作翠                            复备人:徐进行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个人复备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
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
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
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   主旨: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三   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
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
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