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
【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样子。

  8.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贤于材人远矣                 B.仓鹰击于殿上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C.方山子在晚年隐居山林是为了不受世俗的困扰、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自己被贬黄州“怀才不遇”的境况。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                 ②因谓之方山子    谓:              
③适见焉    适:                         ④余既耸然异之    异:       
   
1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                                                               


参考答案:

8、(2分)B

9、(2分)C

10、(4分)①隐居。      ②称,叫

③适逢,正巧   ④以……为异

11、(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1分)然而他的妻子、儿女(1分)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分)


    
相关资料

  《方山子传》作业练习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点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题)
  《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传》教学案
  《方山子传》ppt课件(35页)
  《方山子传》ppt课件(12页)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教案1
  《方山子传》测试练习
  《方山子传》教学反思
  《方山子传》说课稿
  《方山子传》阅读练习2(含答案)
  《方山子传》同步练习
  《方山子传》ppt课件(16页)
  《方山子传》ppt课件(19页)
  《方山子传》教案6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5
  《方山子传》ppt课件(24页)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ppt课件6
  《方山子传》教案4
  《方山子传》练习题
  《方山子传》课堂实录
  《方山子传》ppt课件5
  《方山子传》ppt课件4
  苏轼《方山子传》mp3音频朗读
  《方山子传》ppt课件3
  《方山子传》原文和译文
  《方山子传》教案3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