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练习及答案

4.作者一面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了这则报道,为什么?(4分) 
                                                                          
5.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分) 
                                                                           
6.《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着力表现记者的主观印象。有人说,这种写法不符合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要求。你怎么看?(6分) 


答案: 


二       、 
  
86.(4分)①“没有什么新闻”是说,这里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没什么好说的;(2分)②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出于一种来源于不安的心情的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作者还是要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让世人永志不忘。(2分)(第二点直接引用原文“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的,可得1分) 
87.(5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一句再次点题,呼应第6自然段首句(1分),这不仅使全文结构收尾圆合,而且激发读者旧事重拾的兴趣(1分)。“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呼应首段(1分),反复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1分),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1分)。(1点1分) 
88.(6分)符合。(1分)本文是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2分)。这篇新闻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向读者介绍某事某物,而是通过激情洋溢地抒发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来引起读者共鸣,激起读者对来之不易的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3分) 
不符合。(1分)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记者的态度也需要不偏不倚公正无私。(2分)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要着力于写出或作出不带个人感情并将事实和观点分开的新闻或报道,让读者直接掌握原汁原味的材料进而得出结论,而不是用记者自己的主观印象去影响读者。(3分)(本题言之成理即可)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7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28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6页)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资料汇编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研讨与练习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30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9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8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4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39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4(25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5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mp3配音素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0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5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25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