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1

 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噩梦 嬉笑 沼泽 撰写 步履 废墟 惊惧 窒息 祷告 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 绿树成阴 踉跄 祈祷 呆滞 嬉戏
二、整体感知:
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1.运用描写手法造成巨大的感情落差,寓含着强烈而深沉的愤慨之情:虽然它已经告别了灾难的过去,重新展现美丽的景貌,它在人们的记忆中却永远和最可怕的灾难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到这里参观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一点。
这样写,突出文章主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写出了布热金卡的现状。结尾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突出了对法西斯不可遏制的憎恨之情。
3.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人们已经了解很多,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即使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4.用雏菊花在怒放反衬在集中营人们所受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残暴。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任凭纳粹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问题探究: 
一、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了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了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个句子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值得细细体会。比如:
标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否定句,类似的句子文章中又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介绍完背景材料之后,作者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第二次是结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除了呼应前文之外,还突出了文章主题。意思是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那些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二、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相关资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闻基础知识(必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x课件(28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x课件(18页)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66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x课件(38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x课件(4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9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27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x课件(5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练习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7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4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28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6页)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资料汇编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研讨与练习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30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9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8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1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4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练习及答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7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